《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白帅
利用暑假我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收获颇多蔡校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位教育界的同仁,激励着我们也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蔡校长的亲身经历到他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并深入讲解了他在教学上创造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归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留给了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留下了动手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懂了、学会了、同时也练习了、巩固了。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提高了。在读书的过程中,无论是蔡校长的经历还是教学法,都让我感受颇深,我把其中触动我的几处和大家聊一聊。
“吃苦是福”这是他一身干事情的心得。虽然短短两年的教学经历但是深深体会到要想当好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且边学习,边领悟,边教学。自己没经验,就必须暗地里多下功夫,能吃苦,才能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吃苦就是要自学,先要充实自己,与时俱进,你才不会有被你的学生淘汰的一天。
让学生会学、学好。这是他的课堂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有动、有静、静中有动。也就是学生课上要会“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二同事又要紧张的动脑学习”。课堂上的要高效的学习,课后学生才会没有负担。
还有一点“逼着学生动脑”。对于问题,要让学生先去自己解决,反复给他们时间,一直到答对了,然后再出同样的问题让他们去解决,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这样前面错误的原因在后来通过做题自己去理解,自己知道了为什么,知识也就学到家了。
的确,把孩子内在的向上发展的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如独立思考、动手试错、自我纠正等)完全交还给孩子。把孩子扔到知识的海洋中让他自己去吸纳、去拼搏、去吃苦。总之就是给学生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还会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此外,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书中“自学指导”的提法也很值得借鉴。自学指导一般要明确4个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与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模式中的目标设置是既有目标又有操作方法,非常模糊,对于小学生来说很不好操作,分开来似乎更合适,会使目标更加明确,也更有利于学生自学操作。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进行了尝试,在目标出示后,口头进行自学指导,学生在进行自学和小组交流时显得更有序了,尤其是时间的分配上更加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