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拜读了李秀伟老师的《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一书。全书通过描写一个个例子总结出了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知识的诉求,而是对学生生命的认可和肯定。进一步进行了教学实践范式的探讨,建立了情境体验教学的基本模式,使情境与体验结合,综合关注教学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唤起学生生命的美的体验。本书不仅关注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原生态,课堂的时代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情感的唤醒。
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老师,我也时常在反思,怎样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在数学课堂上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数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倡导的,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悟知识,理解知识。
如:教学认识千米,我选用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标志,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及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广泛应用。选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学校操场”来感悟1千米有多长,理解1千米有多长。教学认识吨时,选用码头上的货物、货场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建筑工地上的一大堆石块,学生感知了在计量或比较重的、大宗的货物时,常常用吨作单位,应用比较广泛。在感知1吨有多重时,用学生熟悉的每袋盐重100千克,10袋盐就是1000千克,让学生认识到1000千克就是重1吨,用一个小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个学生的体重1000千克,既大约1吨,加强了对吨的认识,学生进一步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生活中的数学思考。
二、重演数学家和劳动大众创造,应用数学最初阶段的那个情境,再现其美,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数学的奇妙。
如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我启发引导学生:“人类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历了一万年,而后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却仅用了五六十年的时间。显然,人类是从长方形面积的公式中得到了很好的启示。”接着我让学生担当角色:“现在就请你们做古代小数学家”,随即出示主题图,指着图说:“一位老爷爷的屋前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老爷爷很想知道这块地究竟有多大,你们有办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吗?”于是课堂上,看到这些“古代小数学家”拿着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摆弄着、切割着、拼接着,在古典民乐悠扬的节奏中,他们专心思考,小声议论,大胆猜想,不多会儿,有人举手,再一会儿更多的人举手,他们一个个要发表各自的发现:“我是将平行四边形从中间切割的,一拼就是长方形了,我们可以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们边说边演示,教室里沸腾了,公式不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的。
通过情境体验,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公式的理解,公式的运用,而是探究精神的培养,人类文明史进程的初步的体验。总之,情境教育向数学拓展的时候,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相关情境,不仅让孩子在情境中感受数学,获得理解运算的规则,而且在一种非常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促进儿童的积极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里,创设情境给数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乐趣,使数学充满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