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诱导习作欲望 体验习作之乐

发表时间:2011-09-26 阅读次数:281
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辞海》可见,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可见,低年级的写话教学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乐意写”这是重点;其次是重视阅读、说话,加强积累;再次是加强指导与训练。我在这几个方面尝试了很多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具体和大家分享一下。
1、创设情境,激发写话兴趣。
低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识字量少,言语水平不高,为没材料可写而发愁,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情境,为他们量身定做,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再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让他们有话想说,有事可写。如:到了秋天,校园里的树叶子黄了,风儿一吹,就飘落一地,太阳一照,金黄一片,美极了。在晴朗的日子里,透过那稀疏的黄叶,望着那湛蓝湛蓝的天空,看看那形态各异的云,更是能让人产生无数遐想。为此,我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们聊这些话题,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主动去观察了,并把他们欣喜地发现告诉我:学校花园里的迎春花开了,嫩黄嫩黄的,非常惹人爱。围墙边的小草钻出了头,细细的,绿绿的,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这种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就犹如一团火焰,越烧越旺。渐渐的,雨中、雪后……那些生活中的美景都跃入了学生眼中,成了学生的笔下之物。在观察中孩子们体会到了乐趣,有了主动表达的欲望,
2从游戏入手,走近生活,激发写话兴趣。
(1)从游戏入手。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低年级孩子既然爱玩,对玩感兴趣。我们的的写话训练也应该从玩中开始,让孩子乐说爱写,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我就不妨先用游戏、表演的教学模式扶学生走一走,喜闻乐见的游戏和表演成了驱散学生写话恐惧的良药,每一个孩子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在愉悦的“丢手绢”、“传悄悄话”、“老鹰捉小鸡”、“猜谜语”等游戏中,学生会不用老师提醒就全神贯注地观察,津津有味地讨论,轻松、流畅地表达出自己所看、所听、所想、所思。在玩中收集了写话的素材,大大激发了孩子写话的兴趣。二年级时我在班中组织了一次夹玻璃球比赛,学生在游戏中玩得很投入,写出了很多精彩的语句“老师一声令下,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我第一个上场,当时紧张极了,手心里全是汗水,心怦怦跳,生怕自己夹不起来,不过我还是成功了。”“我后面的队员也都很顺利,只是中间xx有一点失误,幸好有惊无险!”……
(2)走近生活。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抓住生活中的有利时机。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的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并积极利用学校里的每一次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写话,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让他们写身边实实在在的东西,写身边熟悉亲切的人,写身边真实的小事,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于是,学生的写话有血有肉、一点也不空洞、虚假。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即墨蔬菜基地拔萝卜,我想这不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吗?于是一路上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和他们聊天,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他们情绪高涨,回来后写出了不错的“小文章”:“我们一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来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我就被这里的景色给迷住了。蓝蓝的天空,绿绿的小草,像画一样美丽。”“一个个萝卜埋在泥土里,活像蹶着屁股的小娃娃,我一口气就拔了五个呢。”“管理员一声令下,我们就冲了上去,刚开始拔我没有什么经验,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没有把它拔出来,后来我拔着叶子的根部,使劲用力结果成功了。看来不管干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要害怕失败。”……还有一次,我结合学校“五一”实践活动在班里组织了“快乐美食节”的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带来了自己做的菜,煞有介事地讲解着菜的配料、制作过程,争先恐后地品尝着别的小朋友的“杰作”,轻轻松松地写出了一篇篇不错的小作品。读着他们的小文章,我觉得很幸福。总之,我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写话训练。如各种节日的度过是写话的资源;今天的天气怎样是写话的资源;生活中的小常识也是写话的资源,等等。有了兴趣写话就不再是一种外在强加的负担,而是契合心灵满足需要的“自动生成”。写话变成了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色到味道,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3、内容自由,降低写话难度,激发写话信心。
自由宽泛的写话内容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降低了写话的难度,有利于消除孩子对写话的恐惧感、负担感,通过与父母的合作,可以使孩子品尝到写话的快乐。平日里我是这样做的,在一年级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即要求学生用拼音当拐杖每天回家写一句话,我对他们说:“你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句话、两句话都行。”并要求准备一本写话本,给写话本取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童年写真、我的故事、花仙子、蓝猫本……一个个名字出自孩子稚嫩的小手。写话本中不仅可以写写今天发生的事,可以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也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练习,有些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和父母一起合作完成。开始时拿到孩子们一句句糊里糊涂,有些甚至是难以读通,老师只能从他们的表达中猜出其大概意思的句子,我还是一句句耐心地批改着。我坚信:写话刚开始,只要孩子能写就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在写作中,不提具体要求,只提“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如果说有要求,只有一点,就是喜欢写话。孩子们在慢慢地进步着,交上来的作业中,虽然很多同学只写了一句话,内容却是丰富多彩,而且也通顺了许多。有的写“我爱爸爸妈妈,我也爱老师。”有的写“我上小学了,我长大了。”、“我今天心情很好,因为老师表扬我了。”……对此,我感到很满意,因为毕竟孩子们只上了两三个月的小学,就能动笔写话,这是个很好的开始。所以我对全班孩子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逐渐树立起了写话的信心。到二年级正式学写日记时,我们班的小朋友就能很轻松地写上一、二百字了。
4、加强阅读,重视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流”,可见大量的阅读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学生习作的基础,平日我要求学生坚持天天读书,充分利用课上、课下以及每周一读的时间,读我们所学的语文书,课外阅读,同步作文,读适于学生读的课外书,如语文报、故事会、童话系列、优秀作文、连环画……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写话打好基础。同时从课堂教学入手,抓好课堂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低年级学生说话常常结结巴巴,不完整,读课文拖声拖调。根据这一实际,教学时我注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按句停顿,正确地读,理解地读,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要求学生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说半句话。如果学生说了半句话,就要求他(她)重说,一直到说完整为止,教师要不怕麻烦。指导学生读出符全人物性格的语气,鼓励学生在说话写话中正确地运用。另外,在识字教学中,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进行说话训练,积累写话素材。同时,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训练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为写话奠定基础。
5、结合口语交际,扩充写话素材。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是能说不善于写。为了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我在教学中结合了口语交际,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扩充他们的写话素材。如口语交际“学会转述”“讲童话故事会”“学会待客”“买文具”等,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回答,太单调了,我就根据交际的内容创设一个个生活情景,让孩子们自己表演,并根据情境布置好教室,使学生仿佛真的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说的欲望。
6、丰富写话形式,培养学生写话能力。
学生有了写话的兴趣、写话的内容,但由于是学生学习写话的起步阶段,为了让学生乐于写话,降低写话难度,我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写话形式:
(1)将绘画引入到写话,即图文结合式。儿童绘画与思维和语言的联系特别重要,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可以借助绘画来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特级教师宋喜荣先生在谈到绘画与儿童作文的关系时也曾指出:写景的文章是用语言描述的,风景画是用色彩绘画的。但二者也有某些共同之处,即不管使用语言也好,还是使用色彩也好,都需要作者对所要表现的对象,对所要描绘的景物,做细致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不过,在学生们看来,使用花红柳绿的颜色要比使用一个抽象的词语容易一些,有趣一些。因此,针对儿童的这个特点,我做了一些尝试:在学完《美丽的丹顶鹤》、《台湾的蝴蝶谷》和《大海睡了》等课文后,我都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先画一张画,然后组织他们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画,要求他们把语句说完整,把意思说明白。每个同学介绍完,其他同学都可以就这幅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同学的介绍发表补充意见。最后,组织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画”和“最佳讲解员”。在绘画和介绍过程中,学生基本抓住了所要表现的景物的特点,这时再要求学生把它写出来,学生完成得既快又好。再如:当春、夏、秋、冬来临之时,我就先让学生留心生活,观察周围的环境,然后画出你心中的春、夏、秋、冬。画完之后,再用一段通顺的话写出你画的是什么季节?有哪些景物、人物?你对这个季节的感受是什么?……在写可爱的动物、未来的交通工具、最喜欢的动植物等,我都引导学生先画一画,再用一段或几段通顺的话写下来。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写话的训练。儿童绘画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间接地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语言的数量和质量,在低年级实施画写结合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看图写话式。课文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教师不仅要在上课时发挥其作用,在课外更要充分挖掘其内在的含意,用来指导学生写话。 翻阅苏教版语文课本,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往往使人浮想联翩,那色彩缤纷的花儿,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景色,学生更是喜闻乐道。它不仅使学生享受美,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在教学完课文之后,老师不妨有意识地将精美的插图请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如在教第三册识字8后,我请学生说一说:"图上有( )的池塘,( )的荷花,小金鱼在干什么?荷花为什么笑了?最后请同学把这幅美景写下来。强烈的色彩图案刺激,生动有趣的富于想像力的画面,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也忍不住把这美表达出来。除了课本上的插图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童趣的图片,如找春天、《小猫钓鱼》等,让学生编故事,写故事,当学生思想自由驰骋的时候,你会发现,写话的课堂,会像生活一样斑斓,像综艺节目一般多彩……
(3)续写课文式。如在学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展开想象“肉被骗走以后”会发生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站起来说的学生眉飞色舞,坐着的学生跃跃欲试,我就立刻说道:“要让每个人都起来说,可能时间不够了。你们可以把它写下来,让老师看看谁写得最好。”学生们两眼放光,他们迫不及待地拿出纸笔写起来。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想法就被写出来了:乌鸦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有再次上当;狐狸和乌鸦可谓“不打不相识”,最后成了好朋友。……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谁的本领大》风和太阳第三次见面后会怎样?等等
(4)仿写课文式。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在学习课文《秋姑娘的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反复品读,学生深深体会到秋姑娘是一位美丽、善良、关心朋友的人,我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激情走进生活,想想如果你是秋姑娘,你还想给谁写信呢?此时,我趁机激励他们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用他们稚嫩的笔表达着自己的发现,效果非常好。学生们有的写:一封写给可爱的熊猫,让它准备好冬天吃的竹叶;有的写:一封写给小朋友们,天冷了要穿厚些;还有的写:再写一封给农民伯伯,你们辛苦一年了,该好好品尝自己丰收的果实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学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我引导学生在体会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展开想象仿写,学生有了课文的模式写起来并不困难,而且还出现很多精彩的语句“我想变甜甜的西瓜,给人们送上甘甜,帮人们解渴”;“我想变成‘小偷’,偷走人们的悲伤,偷走世界的灾难……”学生们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发现、去寻找,不仅体会到了课文的蕴义,并把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到的,巧妙地用书中句式表达出来,学生在仿写中感到了快乐,掌握了写的方法,知道了该如何写。
(5)循环日记比赛式。从二年级开始,我在班里开展了循环日记比赛的活动。所谓“循环日记”,是指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本日记本,自己取一个响亮有意义的名字,从每周一到周四,每天由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并根据内容画上插画,每周五全班进行组间交流,循环往复,周周不间断。每一次的日记根据写的情况,老师都会给盖小印章,每组累计10个印章,这个组的每一名成员都会在评比栏上得到一颗五角星。并定期评出“最佳小组合作循环日记”、“最佳插画设计”等奖项。每个小组就是一个齐心协力的共同体、竞争体。循环日记让学生拥有自由的空间、自主的权利、自己的选择。因为这种习作形式没有教师命题的制约,没有规定范围的局限,没有统一格式的拘泥。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书写。学生“笔下文”即是“世间物,眼中像,心上意”。学生的日记记录了倾听天籁之音、触摸万物生灵、欣赏云淡风清、拥抱阳光心情的惬意,也记录了一事一物、一人一景的简洁,还记录了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叶落归根的壮美。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写成文,还谱成诗。请看——“妈妈的头发乌黑乌黑,妈妈的头发很美很美。有一天我长大了,突然发现妈妈的黑发不见了,原来她挤出了里面的墨汁,挤出了里面的智慧,写了一个很大很大的爱字,映入了女儿的心扉。”“幸福到底是什么?清晨我一觉醒来,桌子上早准备好的香喷喷的早饭,使我感到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妈 妈的唠叨是幸福,当我犯错误时爸爸严厉的的目光是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倾听老师的谆谆教导也是一种幸福!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里。”这就是学生的日记,读来令人感动。稚嫩的诗句还附有感人的图画。一切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循环日记只是换了一种角度,换了一种形式,却带给学生别样的感觉,别样的心情。在愉悦的学习心境中满足孩子的成就感、上进心。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学习的自我概念。而循环日记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了孩子的这种上进心。
7.注重评价,享受写话乐趣。
教师一句积极的评价,可以说是学生积极进取,从而取的更大进步的有效推动力,有时其效果远胜于情境的创设或形式的多样。我深深的认识到这点,于是在学生写完话后,我总是及时而认真地一本一本地阅读,并抽出时间来在班上大声宣读他们的“杰作”。然后,师生共同给予评价,这种评价都以鼓励、表扬为主。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我经常用到这样的评语:“从你写的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老师很欣赏你写花的颜色的这一段,如果在最后写出你的看法,你的感受,这将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我发现你进步非常快,再努点力,老师相信你会更好!”“老师非常高兴看到你写的这段话,只要你努力,你一定能成功!”…… 当然,如果有的孩子出现了错字、语句不通或者拼音写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的情况,我们也提出修改意见,孩子们也能高兴的接受。就这样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孩子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鼓励写得好的学生,激励那些暂时没写好的学生,使得他们的写话能力能不断地得以提高。
另外,我在班上还专门设有“我会写”的专栏,孩子们的作品可以荣登其上。这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话热情,孩子们经常将写好的话主动地要求我贴上去。课余,他们围在专栏前观赏、交流,尽情享受着写话带来的乐趣。
兴趣引领,立足生活,注重积累,可以说是我们学校作文教学的特点,我在这个大的环境中,设计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写化训练,并耐心予以指导,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由写一句话、两句话到写一段话、几段话。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汉字和拼音,又为以后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和写话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一年级结束时,我们班的孩子结集出版了作文集《太阳花的梦》,虽然它还称不上真正的作文集,但是捧着这本散发着墨香的书,我感到了一种成功,一种喜悦,一种幸福。当然对学生的写话训练培养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我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