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总结会上,我把积极心理剧作为礼物送给了一个团队。
“假如我是交通工具,我愿意做……”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团队的领导犹豫了,“我想到了两样,先是法拉利,后是小木船。可是,只能选一样?”
没错,游戏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只能二选一。
于是她选了小木船。这种“不得不”的选择,让她有话要说——她好奇自己为什么会有两个意象冒出来。
我请她跟伙伴们一块儿探讨。
在受到关注、感到安全的环境里,她做了“自我暴露”。她说,我第一想到的是法拉利,我喜欢它的速度、刺激,还很炫,会吸引人的注视,但真的要驾驶它我会觉得累。所以我选了小木船——小时候家乡摆渡的船。
团队里的一个伙伴告诉她,小木船是她回首过去的选择,带有补偿性,而法拉利是面向未来的。另一个说,法拉利代表了她渴望成功的意念和动力。我说,她第一闪念是法拉利,说明这是她本真的表达,而小木船是她当下个人的理性选择。
作为团队,大家又是怎么想的呢?
“我们要法拉利!”这是同伴们的一致选择。
她很欣喜。因为就在今年上半年,她还觉得自己的团队,不论个人还是集体都状态不佳。而此时此地,这个团队却选择了“法拉利”——是伙伴们给了她勇气和力量选择了速度和成功,而这不正是团队成员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的奋斗目标吗?
心理剧就像艺术治疗一样,借助一个作品和创造过程来感受、沟通、整合,让人能直观、切实地感觉到,团队的动力是在相互间产生并发生影响的。因此,心理剧还有一个形象而通俗的解释——它是可以演练生活,但不会因犯错而受惩罚的方法。
前不久,我带着某公司京津两地客服系统的员工体验了一次积极心理剧。
这家企业几年前开始做员工满意度调查(Q12),即回答12个问题,以了解员工的获取(知道工作的要求,具备工作必备的资料和设备)、奉献(包括管理层的支持)、归属(团队工作的体现)、成长(关乎企业整体发展,共同成长)等情况,从而了解员工敬业度。
这12个问题涉及以下方面:
Q1:我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
Q2: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资料和设备;
Q3: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
Q4:在过去的七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
Q5: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
Q6: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
Q7: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
Q8: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
Q9: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
Q10: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
Q11:在过去的六个月内,工作单位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
Q12: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
在这项调查测试中,客服系统的得分一直低于其他部门。如何唤醒大家的热情和内在活力,如何让更多员工的优势为人所知并使团队形成合力呢?
而这,正是我请他们来体验积极心理剧的原因。
心理剧的过程有三个部分:热身-演出-分享。在一番“能量自我测试”后,有趣的热身开始了。从“放下重负”到“锦绣大地”,从“我的五样”到演出开始,再到最后的集体分享,以及分享过后的“优势宣告”,把进餐、休息的时间都用上了,整整一个工作日,大家还意犹未尽。
有叹息,也有眼泪。每个人从未这样跟自己的内心在一起,从未这样表达过自己,也从未被同事们这样关注、了解过。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彼此,从未有过这样深层的连结,团队从未有过这样的凝聚力。而凝聚力,正是团队能取得绩效的基础。
一次看上去像“玩儿”一样的培训,何以对一个团队能有触动和改变?
盖洛普说,员工感觉发挥不够,意味着他得到的肯定不够,这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而在我看来,希望得到关注、肯定和发展,这是人性的渴望。心理剧源于人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满足员工的这些心理需要,势必会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正像“法拉利”说的,今年上半年整个团队,从个人到集体都状态不佳,而现在有了不同,她感觉到新的能量正在注入。分享时,她的伙伴说,“心理剧让我重新发现了自己,也发现了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觉得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很亲切、可爱。我非常珍惜能跟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这个心理剧释放了我的活力和爱心。”
最后,“法拉利”笑着对我说:“你给了我们一笔智慧存款,好大一个数”。
我想,他们感受到了这份礼物的价值。
链接:心理剧
心理剧(psychodrama)是一种团队咨询和治疗的方式,由莫雷诺(J.L.Moreno)首创于20世纪20年代,即来访者将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给治疗师,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从中培养、提高自己的洞察能力,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整合与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剧因具有高度参与性、体验性、启发性的特点,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并且独具魅力的心灵治疗和团队建设的方法,是心理学应用于现实社会的一种新的模式,因而被广泛应运于教育、医疗、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等多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