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差异

发表时间:2011-10-10 阅读次数:270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差异
                                                                     贵州路小学    万慧
《数学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丰富的个性化想法。无论学生的想法是否合理,教师都要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做出评价,而应把评价的节奏放慢些,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教师不要急于表露个人意见,而是为学生创造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下学习、思考。因此,教师应把评价的节奏放慢些,多征询学生的意见,这样或许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呈现出波澜起伏的画面。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于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出现了“好”声一片,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好”、“很好”、“真不错”……进行笼统地评价。这样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学生会认为自己都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很骄傲,他们还会在乎表扬吗?一味表扬,正如一味处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开放式的课堂,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只有在评价别人的成功或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才能使好奇心得到满足,才能让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被激起。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乐于求知。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做到知、情、意、行结合的综合评价。当某个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你真棒!”;又如,在低年级课堂上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对表现好的学生就奖励一个彩色苹果。另外我在课堂中还尽量让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因为我觉得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如“我觉得他说得……”“我对他说得话有补充。”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又满足了好奇心。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和动作,让课堂充盈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出现过这样的情景: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进行对折,根据自己的想象,剪出一幅图案。
学生剪出了许多图案:红五角星,苹果,蝴蝶,长方形……
师:请仔细观察你们剪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些图案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的左右两部分互相重合。
师: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地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真棒!
生2:我觉得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真不简单!能把学过的几何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准确地挑出来。
生3:蝴蝶、蜻蜓、飞机等都包含着轴对称图形。
师:你能联系生活举出这么多含有轴对称图形的事物,真不简单!
这时生4发言了,但举的例子是错误的。
师:这个例子虽然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你能重新思考一下吗?相信你能说对的。
案例中,我对前三位同学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课堂评价,并且评价突出了对学生的肯定与期望。对于第4个学生的错误回答,我没有从结论是否正确去评价,而是从对待学习态度转变给予表扬,体现了评价的多元性。我对于学生的回答不是给予相同的表扬,不是一味的“喊好”,而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对学困生,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给他们以自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评价体会到了自尊,同时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