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研修的磨课专题已经接近尾声,本次活动我校由青年教师刘雅玮承担出课任务,全体语文老师积极参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对磨课活动开展情况做一下总结:
首先老师们都认真严谨地对待这次教学研究活动。磨课前,刘老师选择教学内容,语文组的教师对所选课文进行资料收集和个人研究教材、琢磨教法;刘雅玮教师基于个人经验独立备课,完成教学设计。然后语文组的老师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反复推敲,共同修改教学设计,突出教和学的过程,特别目标设置的可操作性,关注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注重方法的渗透和语文文字的学习,让能力培养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上课,本学科组成员认真听课并做课堂实录和课堂观察。课后进行评课、议课,共同反思,研究目标的设置科学性、目标的落实有效性。在观课评课中,我们从目标的落实、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及学习后测结果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做到了:情况有记录,结果有分析,判断有依据。无论是亮点,还是不足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很有说服力。而后刘老师对评课教师反馈的信息进行记录、整理,步步落实,精心修改教案。
在打磨中,我充分体会到了“众人拾材火焰高”这句话的含义,大家热情参与,互相启发、互相碰撞,才产生了不少灵感的火花。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学习、交流的过程。由于每位老师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的角度各不相同,所以在落实教学目标时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教学设计经过同伴互助提出修改意见后,进入到课堂中经过实践,再交流提出问题,找出更合适的教学设计。同一个点,老师的语言换一种说法,展示的环节换一个位置,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磨课的过程使得语文组的老师们感觉受益匪浅。首先是对教材理解、把握以及创造性使用的过程。本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及其产生的教学效果,使执教教师深切感受到钻研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吃透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磨课中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自身实际,哪些教法更适合所施教的学生,有了比较、选择的余地。教师在一次次磨课中提高了教材分析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而且树立了精益求精的思想,养成了认真负责的习惯。在打磨过程中的真切体验,更是我们以后成长的宝贵财富。
对青年教师来说,该“磨”的内容有很多,如教态、语言、板书、课堂应变、对待学生的态度等都需要反复打磨。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在给年轻教师磨课的同时,继续锤炼自己,扬长避短,向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靠拢。
我们感觉,磨课不能过于追求所谓的教学完美。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参与磨课的教师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亮点和出彩,而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忽视了个人的素质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也不能为了一味体现磨课参与者的设计意图,使预设性太强,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磨课应该是对常规课的优化,要做到扎实、朴实。
我们经历的这一次磨课,是一次有意义的生命之旅,感谢大家的智慧和真诚,感谢专家的全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