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进一步改革,可喜的是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论在公开课堂上抑或在常态课上,师生间的交流体现着一种和谐、民主、尊重的倾向。这应该说是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不小成就。希望这样的成就需要继续保持这个健康的趋势发展下去。我们说,并不是新课改的研究之风就此停止了,客观地看中国的教育教学的弊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教育科研之风不仅不能停歇,而且要随着改革的步伐还需加大力度,要以更远的卓越意识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
时下课堂教学,我们发现问题有:不论什么文体的课文,教学方法和策略都是采取一种模式;作业设计比较单一、呆板;传授知识大于智力思维的培养等诸多现象。这些问题实际上是老问题,而且很多同仁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谓课堂教学亟待需要作出调整和改变。问题的提出归提出,但在很多的课堂上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且越发地暴露出问题的严重性。我想,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是随着人们异口同声的提出,就一下子从我们的课堂上消失掉。它之所以根深蒂固地占据在课堂上,主要是教育体制的弊端,还有就是教师个人教学理念。教育体制是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不是靠一时的改革所能推翻得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受教师本人的教学思想支配的。一个人拥有着怎样的教学理念,就有着怎样的教学行为。
假如一个教师始终把不再适应时下的某一些教学理念根植在自己的课堂之上,必定会大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那么这种教师面对当下的教学思想,不得不要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存在知识结构的老化,是否对当前新课程标准理解出现偏差,或对师生关系的定位不够准确,或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等。
人的一生本身便是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职业特殊性的使然,岗位的特殊,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身学习要成为一个人的自觉。然而在当下这个背景下,教师能真正地注重自身学习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如今小学教师的缺点,就在欠修养功夫。
叶圣陶很早就指出了中国小学教育存在的重大核心问题。可见,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也是有待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个主力因素。如今小学教师需要修养功夫的是大面积的。如何修养?其实修养是一个人的意识。如果说一个人没有通过修养来提升自己的素养,来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的话,修养又何以能进行?叶圣陶很形象地把小学教师比如成种植家,小学生是植物。叶老恰如其分地指出了教师的作用。如果一棵好的幼苗没有遇见很有真才实学的种植家的话,好的幼苗也未必能在其的精心伺候之下,健康地成长起来;即使是一棵一般的幼苗,碰上了优秀的种植家,经过他对土壤改良之后,再给予充足的水分的滋养和阳光的照耀,也一定得到最优良的成长。如此说来,教师这个角色对学生施加的影响非常之深。
我们深思叶老的话语,当下的教师无不都要作出考问自己的内心。该以一个怎样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果不想做最为优秀的种植家的话,那么,我们不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和教师职业那道绚丽的光环,更为重要的是耽误了自己手里那些正在成长的“幼苗”。为使不让幼苗日渐在枯萎,我们紧要做的是迫切成为一个种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