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面对班里三十多个性迥异的孩子,刚开始的那段日子,我有些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心情顿时沉入谷底,烦躁不安。当学生犯的错误,我会毫不犹豫的狠狠批评,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和我的关系疏远了,这样的现状让我十分苦恼。直到有一天,当我真正走进了孩子,我发现…….
有一次,学校要求每个班评选“弯弯腰好少年”,当时正值我们班学生打扫校园卫生,我便给大家一个建议,可以从这次打扫校园同学中挑选5名最认真负责的。因为为期一周的清扫校园活动,我都一直在跟班进行指导,通过观察,我发现有几个孩子特别认真,其中包括班里平时最调皮、最让我头疼的一个孩子。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他们的名字,为大家提供一个候选的参考名单。
“老师,把我的名字擦掉吧,我不想参加评比!”刚刚写完名单的我,被那个调皮的学生的话说愣了,便问“为什么呢?”“反正同学们也不会选我!”孩子低着头小声的说着。此时,全班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全部投向了我们两个人。一直都觉得孩子们应该喜欢自己被提名表扬的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时慌了手脚,随口说了句:“那可不一定,等选票出来再说。”
下课后,我回办公室进行了反思,平时如此外向、调皮,甚至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为什么今天说话变得这样没有底气了呢?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出现了什么问题?我赶紧将这位学生请到了办公室,与他谈心。通过聊天,我了解到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总是管不住自己,学习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一般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也总是说他是个“差学生”,自然而然的,他自己也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被老师青睐,不受同学们欢迎的“调皮鬼”,所幸“破罐子破摔”,继续捣乱,继续违犯纪律。
孩子那迷茫、失落的眼神仿佛在控诉我:“老师,你好吝啬!总是批评我,从来不给我一句表扬鼓励的话!”我看着这眼神,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于是,开始了反思。自我检讨后,下午,我在班里进行了公开唱票,结果那位学生的选票只有5票,看着他阴沉沉的脸,我在班里大声的鼓励他说:“看,你的表现,同学们是看在眼里的,老师真的为你高兴,因为你的价值得到了体现,相信下次你会表现的更好,加油!希望同学们也都能送给他热烈的掌声!”听着这善意的、鼓励的掌声,那个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细细想来,我平时真是“惜赞如金”,就算是表扬学生,我也会说这样的话:“你最近有所的进步,但是还有不小的差距。”“你这次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但是”是我在评价学生时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连词,作为语文老师,我深知这个词是表示转折,意在强调一句话的后半截的。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但通过这件事之后,孩子教会我重新认识了“但是”一词背后潜藏的含义。
走进了学生,我发现原来不吝啬赞美的语言效果真的那样奇妙,这里,我想说的是,是孩子教会了不再吝啬,不再吝啬赞美的话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学生,为人师者一定要让他看到沟坝的同时,也看到远方温暖的希望之光以及模仿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