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走近学生,我发现...

发表时间:2011-11-03 阅读次数:29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是连接儿童和教师心灵的通道,是启迪儿童心灵的钥匙,是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焰。儿童对情感的需求是强烈而敏感的,谁爱他,对他好,他就对谁亲近,乐意听谁的教诲。教学中,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就自己教学中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关爱学生,启发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调查结果: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那位任课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时就喜欢上他所教的课,在课堂上就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的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有很深的体会。所以我对刚参加工作接手的学生首先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做很大的投入。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老师是可以相信的人,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中说 每个孩子,身材相貌会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根据这个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到我是一个公正的人,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尤其是对在同学们心中认为的那些厌学、乏学的学生,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人重视,让他们产生学习的信心。

刚接手四年三班的时候,我班的几名同学总是不完成作业,多次说服教育也是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我就与及泽、郭子贤、魏玉蕊的家长通了电话,在家长的督促下他们开始每天的作业都能勉强的交上来。我选了他们作业较好的一次专门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将一个同学的作业全班传看,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的表扬了他,而且我让同学们一起为他们鼓掌同时大喊“我们期待你们的进步”。我的这一举动让他们很意外,这也引起班上同学的骚动,有的说老师不公平无论从书写还是从正确率上很多同学都比他要好的多,为什么其他同学却没有受到表扬,只表扬了他们?我及时的给同学们作了答复“每一个人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只要你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能够有所进步,那你在老师眼里你就是一个成功的孩子,优秀的学生。”这一件事不但对他们是一个鼓舞,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其他学生也是深受感触,所以班级不完成作业的现象逐渐减少了。全班学生对我也是更加敬重,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努力了都会从老师那里得到欣赏与尊重,所以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了,这样就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涉及到许多具体的问题,这些具体问题大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就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感。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信息相结合,给学生的数学信息尽量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题。

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用在教育学生上,其实就是,学生行与不行,是否能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都需要教师积极的鼓励和欣赏,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因此数学家庭作业是我与学生交流的另一个平台,学生作业写的优秀时就给予这样的评语你真厉害!竟然用了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办公室里的老师说很佩服你,你的作业又认真又漂亮!!借以第三者之口来赞扬学生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对于马虎的学生我就会说你后悔吗?认真一点就满分了!” “老师相信你的实力,这次是因为你骄傲了,对吗?对于有进步的学生我就会给予这样的评语,你在不断的进步,我真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 “因为你付出了努力,你的进步很大!!!”……这些评语往往能让学生在失败中看到希望,在失落时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就大增,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学生和我走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