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走近学生,我发现...

发表时间:2011-11-03 阅读次数:251

场景回放:这是刚刚发生的事,在学生美术练习时,我发现六年级的小刚(化名)在和旁边的不生说笑,因之前就曾发现他学习不用心,有时还给旁边的同学按摩、说笑。我就说话的事和他谈过两次,所以这次我没多说什么给他换了一个座位,结果发现小刚又在和旁边的男生讲话,我请他起来,想再给他换个座位,环视了一下全班,发现每个组中都有些调皮的学生,大部分是有很大进步的,我内心也很担心他和他们在一起学习效果不好,最后无耐之下把他调到了第六组。谁知他一脸不高兴,把笔袋远远的扔到了桌上,我请他取回笔袋重新到新位置上,谁知他一摔门走了。我想马上制止,但已经来不及了,想追出去,又担心班上的学生会发生什么情况,因为这个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另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他就这样,对其它老师也这样,有时表现很好,有时就这样”,想到距下课还有几分钟了,我决定先让他冷静一下,先不管他,其实我心中很是着急,担心跑出去的学生有危险,但又无能为力,表面上还得故做冷静。

下课后,我让同学传话过去,要不我们两个自己解决这事,要不让班主任或家长参与,很快小刚来找我了。他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把他当坏学生了,所以他很上火,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走的。之前我真是很生气,因为我自认为我处理这件事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他这样对我,让我在学生面前没有一点老师的尊严是小事,关键是给了其他学生一种很不好的暗示:我也可以随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知道自从接这个班以来我花费了大功夫来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学生的确在美术课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真想冲他大吼几声,银狠教训他一通。但身为老师,我不能那样做,我跟他的谈话是要让他明白人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有些事是不可以做的。

谈话从肯定他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开始,我发自内心的肯定了他的想法,我对他说如果我的做法让他有误会我可以当全班同学给他道歉,因为我确实做错了吗。但是我请他指出来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他会怎样处理?他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如果老师也克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能不能因为一个人扰乱大家就不上课了?张老师哪做的不合适?最后我请他为自己一时冲动的作法来负责,想一想怎么处理能挽回这事的不好后果。

事情的处理结果是他主动当全班同学向我道歉,为影响大家的学习向同学们道歉,这对于他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决定,考虑到班主任近来身体不好及小刚的感受,这事没告诉班主任。但我觉得对其他学生来讲这事的处理起到了教育全班的作用。

通过这事,我也想到了很多:其实不分场合的大声说话与我们中国人常久以来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如果我们留意生活,这样的事随处可见,但这种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纪律,干扰了学生们专心的学习,有着类似多米诺骨牌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美术课堂上,学生自己讨论、作业实践、合作的时间较长,如不尽早养成学生分场合说话的好习惯,课堂教学效果就谈不上高。文明程度高的国家非常注重这方面的修养,国外好的作法,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接爱。

在学生纪律不好时我们时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喝斥学生:“别说了”,“我看谁还在说”“闭嘴”之类的话,但过不了多久学生又会恢复原样。这样既不尊重学生,又解决不了问题。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想做,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做,所以我从讲道理开始。在集体场合一个人的声音不会太突出,但大家都在大声说话,那么就是噪音。又举了噪音对人体的伤害的例子。反而在运动会上我们加油时就要尽全力喊出来,让运动员更有劲头,在课堂上发言时,大家都在听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出于对大家的尊重,你就应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听清楚,否则就是对大家的不尊重,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这样的道理呢?从道德的层面鼓励学生多为大家着想:你讲话是为了解决个人的问题,但声音大了就会影响到别人的学习。你不想做个不受欢迎的人吧。 就这样先让每个学生明确老师为什么要让自己分场合说话的原因。

在我们美术课堂中绝大多数的声音是来自学生借美术学具的,在强调自己带好学具的同时,我告诉学生一些具体的方法,如确实需要说的话就把手放在嘴边,用只有自己和对方听的到的声音说。如果距离较远还可以悄悄地对身边的同学说:“帮我递一下好吗?”。课堂学习中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眼中的“后进生”在随意大声讲话,简单批评几句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他们身体内已经有了很强的“抗体”了。我会了解具体情况,利用课下谈心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交朋友。当他们想做好,但自己的克制力弱时,我会请他们和我一起为他们换个合适的位置或是把我的东西暂借他们用一下,我向他表示老师需要每一个人的支持,也会全力支持他们,让他们不好意思任由自己做一些影响别人的事。我表示我相信同学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很多学生不排除他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在找理由,但我愿意对学生表现出理解和信任,弱化他们的缺点),象这样的学生大部分的心理是不太健康的,老师的鼓励引导和告诉他们可以怎样面对处理一些问题远比严厉喝斥来得管用,对他们来说象及时雨。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都有天真的一面,都有向上的一面,都有需要老师理解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