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一种美丽的鸟儿——《荆棘鸟》

发表时间:2011-11-03 阅读次数:318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她遵循这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一本著作,本书成书于1977年,自问世以来,不仅走红美国,而且迅速风靡世界。时至今日,无论是小说原作还是电视剧,电影,仍打动着亿万读者的心。
女主人公梅吉·克利里一家原来住在新西兰,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是父亲替别人剪羊毛,可偏偏就在这一年,父亲失业了。一家人在生存濒临绝境时,梅吉在澳大利亚的姑妈要他们去她那,将来继承她的遗产。而当梅吉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当地神甫拉尔夫的注意,他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梅吉一家跟拉尔夫神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梅吉年龄的增长,拉尔夫跟她的感情也不断加深。这些却被梅吉那个有些乖戾夫人姑妈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梅吉17岁那年,姑妈将要告别人世,她将一封信交给拉尔夫,嘱咐他只有在她被埋葬后,才能拆开。而当拉尔夫拆开信后惊呆了,她有1300万英镑的财产,这封信是一封推翻前一份有梅吉一家继承她财产的新遗嘱。她将把她的遗产全部献给天主教,有拉尔夫永远管理和使用,梅吉一家可以继续住,但工资有拉尔夫决定支付。拉尔夫陷入了十分矛盾的境界。将新遗嘱付之一炬,让梅吉一家继承,合情合理;但这就意味着他永远放弃了晋升的希望。最终他被野心所征服,公布了新遗嘱,离开了德罗海达和梅吉。
梅吉一家住进了大宅子,拉夫尔也给他们寄来不少钱。但好日子转瞬即逝,牧场遭遇了草原大火,吞噬了羊群也吞噬了梅吉的父亲。拉夫尔神甫回来了察看灾情,他同时告诉梅吉,他爱她,却永远不可能做她的丈夫,就匆匆离去。而随后梅吉嫁给了一个长相很像拉夫尔的剪毛工人卢克,而卢克并不爱梅吉,他只是看中她在银行每年都有一笔年金。他们随后来到了昆士兰当梅吉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卢克也没有出现。而已升为大主教的拉夫尔来到了梅吉的身边,他们在一个孤岛上度过了几天甜蜜的时光。之后,拉夫尔因公离去了。梅吉离开了卢克,回到母亲身边,生下了拉夫尔的孩子,平静地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夫尔晋升为红衣主教,成为梵蒂冈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加之骑在战争中运用自己的地位使罗马免遭损害,受人们的高度敬仰。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然时时牵挂着梅吉的命运。

《荆棘鸟》的得名有赖于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小说是从荆棘鸟凄美的歌声开始,有在那凄婉的歌声中结束,展示了人生爱与命运的沉重主题。梅吉与拉夫尔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都试图揭示了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如小说在结尾时所描写的那样:“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她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亡的降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小说这种悲剧性的结局和浓厚的神秘色彩,使人们感到命运的沉重和人生的艰辛。作者由于早期是神经心理学专家,她对人们精神与肉体的关系把握得更加深入,理解更为深刻,她选取独特的视角去捕捉人物的心理秘密。拉夫尔在接到新遗嘱时,矛盾复杂心理使他情感的张力达到了极至,让他的心灵游移在野心和梅吉的爱情之间,让他经受痛苦的精神折磨。这对人物的心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拉夫尔对人生的感悟吧:“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