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

发表时间:2012-03-28 阅读次数:289

内文精选:提高自己的抗挫折力

有两句古诗这样写道:欲登太行雪满山,将度黄河冰满川。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受挫折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经受过大挫折比如逆境的人,对小挫折就不在意了;从来没有受过挫折的人,稍有不如意就会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抗挫折力——也就是一个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抗挫折力的大小,同人的经历有关,也同人的意识、意志有关。一个能够正确对待挫折,意志比较坚强的人,在同样的不如意面前,他的情绪波动相对就比较少,挫折耐力则相对比较高。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学家对6575岁老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心力强盛的人比心力交瘁的人平均多活4.8岁。所谓心力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完成某项事业而活,即使已老却仍忘年地工作,不知疲倦,总觉得自己年轻。二是为完成某种责任而活,或为后代求学,或为老伴有依靠等,总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地去工作,积攒财富,干什么都觉得有滋味。三是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疾病,或曰心理抗争力强,这种人病后容易康复。

这最后一条心理抗争力强,其实就是抗挫折力。

有专家提出了一个逆境情商的概念(AQ),用以测试人们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现在,AQ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过去10年中进行的1500多项有关AQ研究的结果显示,AQ高的人手术后康复快,销售业绩也是AQ低的人的三倍,在公司中升迁的速度也快得多。

怎样提高AQ呢?应对逆境的能力可以分解为四个关键因素,即控制、归属、延伸和忍耐。控制就是认清自己改变局面的能力;归属是指承担后果的能力;延伸是对问题大小及其对工作生活其他方面影响的评估;忍耐是指认识到问题的持久性,以及它对你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要调整好这四个关键因素,就要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这样的思考:这个问题导致的今后两天必然发生的结果是什么?对于这些必然结果,你最有可能改变的(即使部分改变)是哪些?怎样做能防止问题的扩散?有什么迹象表明问题的后果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样一份在脑子形成的清单可以使我们在问题发生后减少恐慌,并帮助我们确定轻重缓急。

让我们来看一个逆境情商高的实例:

山里住着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在他不断地辛苦建造下,终于完成了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有一天,他挑着砍好的木柴到城里交货,当他黄昏回家时,却发现他的房子起火了。左邻右舍都前来帮忙救火,但是因为傍晚的风势过大,没有办法将火扑灭,一群人只能静待一旁,眼睁睁地看着炽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栋小屋。

当大火终于灭了的时候,只见这位樵夫手里拿了一根棍子,跑进倒塌的屋里不断地翻找着。围观的邻人以为他在翻找藏在屋里的珍贵宝物,所以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视着他的举动。过了半晌,樵夫终于兴奋地叫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人纷纷向前一探究竟,才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片斧刀,根本不是什么值钱的宝物。

只见樵夫兴奋地将木棍嵌进斧刀里,充满自信地说:只要有这柄斧头,我就可以再建造一个更坚固耐用的家。

事情对我们发生什么作用,将依它使我们在内心发现什么来定。生命并非总是由一手好牌来决定,往往倒是由善于处理一手坏牌来决定。

苦难不会长久,强者却可长存。

内文精选:好心情可以假装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令他惊奇的是:他不久就发现自己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作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我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较有自信心,在事情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假喜真干,就是假装自己喜欢,并且付出实际行动。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提出: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这态度往往就使你的兴趣变成真的。这种态度还能减少疲劳、紧张和忧虑。有位办公室秘书,经常要处理许多烦琐的书信文件,还要抄写和打字,工作很枯燥无味,被累得精疲力竭。后来她想:这是我的工作,单位对我也不错,我应该把这项工作搞得好一些。于是决定假装自己喜欢这项工作(其实很讨厌)。此后,她发现一个重要事实:如果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真的就有点喜欢它了,而且,一旦喜欢起自己的工作,就能做得更有效率。由于工作得好,她被提升了。她说现在她总是高高兴兴地超额完成任务,而这种心态的改变所产生的力量,实在是她最重要的大发现,确实神妙无比。

有位找我咨询的女孩,从走入咨询室的第一时间,就给我一种阴沉的感觉。这位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眉头紧锁,声音低沉,萎靡不振。她告诉我:进公司半年了我就没有笑过。实在是太压抑,我很怕上司,很害怕同事。我知道这样的来访者积压着太多的情绪,大道理是无法说服和改变她的,于是我采用了一个特殊的处理思路。

我让她把自己害怕、担心、讨厌的事情一一列举出来,结果她写了很多。我告诉她:现在把你列举的每一件事情都读出来,不过读完一条就要装出自己很高兴的样子,发出哈哈两声。女孩听了大惑不解,但还是按照我的要求做了。很出乎她的意料,读着读着,她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样的笑声让她心情好了很多。这时我们才开始进入了正式的咨询。

心理学中有个重要的原理:扮演一个角色会帮助人们体验到他所希望体验到的情绪——在情况捉摸不定时,要更加自信,在事情搞糟了的时候,要更加快乐。

几十年来,心理学家都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我们常常逗眼泪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情绪改变导致行为改变。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搏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新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

例如,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可以多回忆愉快的时候,还可以用微笑来激励自己。当然,要真笑,要尽量多想快乐的事情。高声朗读也有帮助,只是读书时应有表情,且要选择能振奋精神而非忧郁之作。一项心理研究显示:心情烦恼的病人带着表情高声朗读后,他们的情绪亦大为改善。

利用有意识的动作来改变我们的心情,利用用心情来改变我们的行为,这是帮助我们度过生活中困难时刻的有用方法。英国小说家艾略特曾写到:行为可以改变人生,正如人生应该决定行为一样。如果我们能记住这句格言并遵照它去做,我们就能获得更充实更快乐的人生。

作者简介

肖峰,男,心理学硕士。现任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其倡导的主要理念是:以积极的精神为导向,紧紧围绕现实生活,讲究从实践中丰富生活智慧,立幸福为人生追求目标。

内容简介

您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您无法控制别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我们前进的道路是坎坷曲折的,但是道路两旁盛开着五彩芳香的花,在我们头顶上洒满了温馨的阳光。当你在这条生活之路上向前行进的时候,我们要真诚的说一声:祝你身体健康,更祝你心理健康!愿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把握好自己的心海罗盘,把人生这幅长卷描绘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