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冷漠心灵?
新学年开学初始,便听到了一个不敢相信的消息,某中学高三新生,军训回来的车上,被喝醉酒的班主任挨个扇耳光。班主任打学生并不是出于什么具体的原因,因为他只是一个新上任的班主任,与班级还没有接触,问题出在了他打人的动机上。他出于发自内心的愤恨而打人。或者说是出于酒后的娱乐而打人,也就是说他打人不是为惩罚学生,打学生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记得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一书中反省自己的行为时说过,小时候最不可原谅的是自己偷果园里的水果,关键在于当时不是由于饥饿而偷窃,而是出于作恶的动机而偷窃。这种出于恶本身的目的而偷窃是最大的恶。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扇学生耳光的班主任是政治老师,教学骨干。我们不禁要问,如今的人的心理出了什么问题,人性究竟患有什么样的疾病?一个专门讲授思想品德的老师竟然用这种野蛮的行为证明着自己的无德?
酒后施暴
从何而来向何而去?
“存在就是合理的”,酒精的作用是解除人的抑制,令人露出真实本来的面目,俗话说“酒后无德”,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解释,酒的力量使人去除了伪装,表现出相对原本的自我。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是,该教师在酒精的作用下解除了政治教师的社会人格的面具后,暴露出的真我竟然是以虐待学生为乐,通过打学生满足了真实的需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啊?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人为什么虐待他人、让别人痛苦会成为自我需求的满足呢?一定是该人性本身存在着痛苦、存在着挫折、存在着自卑和被压抑着的仇恨。一个幸福而积极的人,忙于做事情,享受每一天,就会通过爱与给予作为需要的满足。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会通过为别人做事满足自己的需要,像雷锋一样。只有一个自身心灵黑暗、充满痛苦的人,才会通过体验别人的痛苦来得到心灵的满足。面对挫折与痛苦,并不是人人都以这种反观他人的痛苦获得心灵满足的。有一种抑郁症性格的人面对挫折与痛苦,以自残的方式和自我毁灭的方式来满足自身残忍的进取心,惩罚自我。还有一种人将攻击能量指向外界,以虐待他人或动物的方式,宣泄着自己的能量,通过让受虐对象痛苦,缓解自己的痛苦。这种虐待狂式的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式是更可怕的,因为它妨碍了别人,使别人成为受害者。
警惕压力郁积成患
——职业枯竭
需要心理分析的另一个环节是压抑。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政治教师,平时要忍让克己,不能表现出不理智,面对对学生的不满与失望,要压抑在心中,可能该教师平时面对不听话的学生,就想动手,被顶撞后想还击,可又出于教师的角色而不能随意发泄,他的忍让与压抑使他赢得了奖状,但这是以心理不健康为代价的,关键是他得奖之后并不幸福,更不积极,只能促使自己更加压抑,更加努力工作,更加挫折与愤怒,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当酒真得喝多了,当真失控发生后,尤其是面对弱者学生,他抛弃了表面的压抑生活,终于回到了真实的内心世界,开始了自己的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之旅”。
教师与警察、医生一道被视为最容易产生的职业枯竭的职业,所谓职业枯竭是指由于长期奉献给没有产生预期回报的事业,一种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疲劳和挫折,长期与有感情需求的人相处,而导致的身心枯竭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倦怠,失去热情;对人冷漠,为了防止情感能量减少,而对待受助者冷漠,或非人性对待,如语言的和行为上的虐待;还有就是成就感的降低,甚至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卑。可以说,从这一类社会现象来思考,该教师的异常行为可能与职业倦怠有关。整天与学生打交道,难免会遇到特殊学生,从而产生挫折与疲劳,长期处于这样一种不健康的环境中和心理压力中,郁积成患,需要宣泄。
把幸福感当成目标
帮你摘下人格面具
其实,该教师的行为是可以避免的。第一是心理援助,全社会要关心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该教师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找有关的专业人士倾诉,取得帮助。第二是自我帮助,研究表明,将苦恼写出来,而不是压抑,更加有利于心理健康。实验者让第一组大学生将苦恼如实写出,第二组大学生只写风景。六个月后发现,第一组大学生患感冒的比率更低,身心更加健康。这位教师可以找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甚至写出来自己的烦恼。他还可以通过锻炼和唱歌等方式来宣泄情绪。第三,学校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和职业枯竭问题,不要将所有的任务都集中于中年教师身上,可以适当给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教师以学术进修假,或者组织暑期的休养等,举办讲座等,让教师有学习和进修机会等。
“认识你自己”是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之路。生活中每个人都要经历压力与挫折,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要经历同样大的压力,不是压力与挫折必然导致攻击,而是不能有效地化解才导致出问题,快乐积极的人也同样经受着压力与挫折,只不过他们承受力更强,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他们在解决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他们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研究人员对大白鼠的研究表明,如果给它们注射多巴胺,即快乐的物质,大白鼠就会快乐与兴奋,它们甚至开始将石头搬来搬去,不计较结果与得失,做事情本身变得快乐无比。一个积极而充实的人,以工作为乐的人,也会偶尔喝多,但喝多后他会更加幸福和积极,甚至会表扬学生,给学生讲幽默的笑话,或者给学生歌唱。他甚至不需要通过喝酒让自己变兴奋,因为他本身就是自满与兴奋的人。
当全社会都把幸福感和满意感当作是生活最高目标,而不是通过竞争与扩大差别来让人们借助恐惧与焦虑进步时,社会发展也许速度慢一些,但人际关系一定是更加和谐的,人性中的痛苦一定会减少。当教师不再出于各种评比与考核的重压而教学时,当教师在评比中也能享受自我创造的灵感与自由,总之当教师把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当作人生的享受时,酒后打学生的事情,一定会从源头上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