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学生要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发表时间:2013-03-12 阅读次数:304
学生要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时下,不少学生存在攀比心理,如刚进入校门的学生,自叹其所在学校不如其它名校;有的学生埋怨家境贫寒,有些学生在购买衣服、学习生活用品上盲目攀比而心态极不平衡……凡此种种攀比现象致一些缺乏自尊、自强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学生的心态和自信心。
小勉是某中学一位初中学生,他所在的学校,非重点学校。本来,小勉天资还不错,在小学学习时,老师说他有小聪明,字写得好,歌唱得妙,还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然而,与他同一住宅区的同学小贵,成绩不怎么样却读上了重点初中。一种攀比心理使他怎样也平衡不起来,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双双掉入了低谷,他有点埋怨父母没本事,出不起“择校费”而使他矮人一等。所谓“知子莫如父”,小勉父亲了解儿子的“走下坡路”,完全是由于攀比心理所造成的,用自己的身世来说服他,自己当年连小学都没读完,全靠自学,后来取得中级职称,如今已成为学有所成的文化人,以此来教育小勉。结果,小勉学习了父亲自强不息的精神,刻苦学习,在读完初中之后,考上了市重点高中。
小忠家境较贫,父母都是下岗人员,靠一点手工养家糊口。可是,小忠上学读书后,却十分羡慕那些有小车接送的“富学生”。他认为父母踩单车接自己,十分丢脸。那些“富学生”家里可阔气啦!有豪宅花园、高档小车、父母有大把大把的钱,还让自己挥金如土,购买名牌衣服和学习用品,吃肯德基和麦当劳。由于有钱阔气,就连一些老师都有一种另眼看待的表现。攀比之下,小忠好伤心啊!他怨恨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穷家。见到这些富学生总有点抬不起头来。学习也提不直精神来。
小忠的母亲发觉儿子的攀比心理,就用“穷则思变”的道理教育儿子:“潮州有一句俗语:读自己书众人惜。只要努力学习,读书是可以改变人生的。你父亲原来还是农村青年,靠自己勤学才入城在一家国营工厂当工人。那时的国营工人可神气啦!想不到,后来会下岗。即使如此,我们也不气馁,一方面争取再就业,一方面望子成龙。”儿子听了母亲的一席话,逐渐消除了盲目攀比思想,信心产生了,成绩上去了,心理也就平衡了。后来考上了北京某重点大学。
盲目的攀比心理,在各个学校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发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类型,但要消除这种不健康心理,应该从多方面配合进行。在学校方面,为人师表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亲富疏穷”现象,教育学生不要攀比。在家长方面,家庭比较富有者,不要让子女有一种自幼就“以富为傲”和奢华浪费的习惯,因为这不利于子女的学习和成长,而对于穷学生的父母,也不必有自叹弗如的悲观心理而影响自己的子女。
作为在校学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刚刚起步的人生。应该树立“一切从零开始”、“路是人走出来”的思想,认识到在艰苦环境中树立为自己、为家庭、为国家而读好书的志向,要效法历史上艰苦奋斗创造自己事业和人生的成功人士。
在学校,要教育学生养成“学习向上看,生活向下看”的习惯,要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学习精神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学生之间的“穷富心理差别”。使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国家对他们有一样的期望,一样的待遇,不要让校园的盲目攀比现象给一些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阴影。
(潮州日报2008-09-10 陈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