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水,学生是鱼
发表时间:2013-04-12 阅读次数:545
其实老师就像水,而学生就像这水中游动的鱼。
老师和学生,无论谁离开谁都无法单独存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尊敬老师,爱护学生,是学生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种传统美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总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例如,有的学生受网络游戏或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变得有些暴力倾向,他们是非不分,有恃无恐,会因老师管教太严而攻击老师。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导致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也习惯于指责老师。从而也就有了老师不敢管教学生的消极心理,甚至出现老师要看学生脸色行教的怪事。师道尊严不知从什么时候已被遗弃到了社会的角落,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变得如此微妙,不知是悲还是喜?殊不知,老师不管,孩子更叛逆。孩子叛逆,老师更不敢管。这其实就是个恶性循环。当然,这与不良的社会风气、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也难怪教育部最近专门下发文件称:“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老师管教学生天经地义,适当惩罚学生也是教育方式的需要,为什么现在竟然还要教育部下发文件?这也许就是教育部在如今特定的残酷和严峻的环境下不得已的作为。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上学,在我们的眼里老师就是偶像。在百姓眼里老师就是神。每个大人见了老师都很恭敬。自古以来,就有“严师出高徒”以及“严是爱松是害”的说法,因此,那时候的父母只要见了老师就会无一例外地说:“替我好好管教孩子,不听话就打。”父母把教育权毫无质疑地交给了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管是百姓还是高官,一生都与老师息息相关。教师节之际,国家总理***在北京一所中学调研时虚心诚恳地以学生身份重温了老师的授课。在北京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表明了国家总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老师的尊敬及肯定。
记不起是哪位名人说过一句话:世界上唯有老师是最无私的,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不求回报。上学是为了什么?说高尚一点是为了国家建设。说自私一点是为了今后的生存能力。
当然,也不乏一些老师因无法抵制经济刺激而随波浊流,把神圣的教育变得物质化。例如办课外补习班,开小灶,等等…在这种环境下,教育就处于一种浑浊状态。
教师和学生是不可脱离的团体。教师和学生走到一起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教”与“学”。因此,两者必须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共同担负起责任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学生和老师相比,从各方面都处于弱势,这就更需要师者来帮扶弱者走向成熟。
既然把老师和学生比喻成鱼儿和水。那么鱼儿的成长不仅在于自身的免疫力,更在于水质的优劣。水质清冽甘甜,适宜鱼儿生长,即使鱼儿免疫力低下也会在优良环境的滋润下健康快乐的成长。说白了,也唯有老师才是改变学生命运的良药。反之,作为学生也该有吸取知识的动力和尊重师者的美德。唯有端正学习态度,明白学习目的,才能在求学路上有所收获。否则,即使给你再优良的生存环境,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说,在抓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不能放松老师的素质教育。就像***总理期望的那样,忠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合格的老师。时代不同了,如今的学生思想观念和过去相比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么作为教育者是不是也应该要顺流而上,改变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以适应现在的世事变化?在此我无意评论谁是谁非,也唯有两者同步提高,才能更加完善教育体制。只有老师和学生这鱼水关系和谐地生存下去,才能还教育一个活泼健康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