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读《教师教学十大技能》有感

发表时间:2015-11-05 阅读次数:323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知识性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是我们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很丰富。
1、是与数学的发现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我国商代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三世纪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了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全世界最早提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 之间,这项记录比外国人早1000多年,现称祖率,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2、是与数学的应用相联系的学习目的教育。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宇宙之广,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祖国建设中的广泛作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数学知识和实践的关系,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例如:工业上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应用于人字梁和自行车车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应用与活动的车门、商店门;运用按比例分配调配混凝土等,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振兴中华而拼搏的责任感,使学生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在的刻苦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3、是与数学的理论与实践,数学的内在矛盾运动揭示有关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漫长的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的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充满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通过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等,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相互联系观点与发展的观点教育,通过四则运算解应用题和几何形体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教育。
4、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过程联系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精确的数学语言、数学知识的这些特点,要求儿童必须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习惯、审题习惯、验算习惯、质疑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进行“美”的教育,数学语言与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与数学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公式的统一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科学美,在审美的情趣中愉快地学习。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还要经常地、有意识地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使“德”融合于“数”之中。例如:在练习量角时教师特意安排了量少先队旗上几个角的度数。出示中队旗,请学生说出“红色代表什么?”(革命的胜利)“五角星代表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什么?”(光明),并表扬答对的学生不愧是一名少先队员,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的队旗。接着教育学生“中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少年儿童才能得到爱护和尊重,才会有光明灿烂的前程¼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在学生量国旗的同时,因为三个角的度数比较特殊(两个锐角是56度18分,一个钝角是112度36分)学生量的结果误差比较大,不易准确,此时我要求学生认真度量,不能马虎,从不同的角度多量几次,再得出每个角的度数。这样反复量虽然很麻烦,但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精确性和严密性,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平时教学中经常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如苏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每一课时都有一幅主题图,其中贯穿了爱祖国、爱老师、爱同学、爱中华民族、爱劳动人民¼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有意识地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有所发展和提高。
但是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既要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特点,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既不能穿鞋带帽,牵强附会的强行穿插,又不能将本是思想品德内容的渗透点弃之不教。总之,教师不能将抽象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应尽量的从抽象的知识中去寻找更多的鲜活的东西。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也容易接受,因此,艺术地处理数学学科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