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贵州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相关规定

发表时间:2019-12-11 阅读次数:195

为了规范办学,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制定以下教育教学管理规定。

一、教研工作

学校根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贯彻《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构建教研组等教育教学基层管理框架,开展同伴共创、协作备课、互动研讨、全程参与(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的互动教研活动,实施“研案例、论根源、成方法”三步教研模式,逐步形成“围绕学生研究教学,成就学生全面发展”的教研文化。

教师要自觉遵守学校教研各项制度。

1.学期初,各教研组要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要求,以及本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计划要写清活动的目的、内容(专题)、重点、形式。

2.活动进程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教训并做好案例分析,学期末要认真进行总结,扬长避短。

3.按时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积极参与研讨。

4.教研组活动做到有准备,有内容(专题)、有重点,有交流探讨的时间,讲求实效,提高活动质量。

5.活动以研究教材、教法、教学手段、听课、评课、说课、集体备课为重点。要研读新课标,了解新课程,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要有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及教学体会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形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体现校本教研的特色。

6.积极营造学校教研氛围和教研文化。在教研活动中要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使他们能够尽快地独立承担教学任务。

二、课程工作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实施教育教学,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围绕“阳光教育 七彩成长”的办学思想,立足学校心理,科学特色,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积极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阳光七彩”课程体系,从“养正润德、人文经典、健康生活、启智善学、多元文化、海洋科创、审美修身”七个维度入手,通过“基础+拓展+主题实践”三类课程来落实课程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精神涵养,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为目标的核心素养,建立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

学校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积极进行基于校本的德育一体化教育研究,以课程为引擎,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三、教学改革工作

学校组织教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以区域“悦动课堂”项目研究为契机,着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变革学习方式,围绕“问学式”悦动课堂这一主题,学思行结合,努力打造“悦动课堂”生态,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助力。

通过开展“问学式”悦动课堂的主题研究,基于问题,基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梳理策略,全面打造构建“悦动课堂”,逐步形成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思维创新、人人发展的教学样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评价工作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评价。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组织教学质量评估活动。按规定组织好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及各学科的毕业考试和考察,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评定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

学校以课程为载体,基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搭建多元平台,综合评价学生。采用《市南区小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和学校“十个一”、“六会”评价体系,分别从学生学习力、生活力、“十个一”综合素养、习惯养成等方面展开,采用课堂过程性评价、课后成果性评价和活动展示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全面锻炼,收获成长。

五、科研工作

要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用科学理论指导、反思教育教学工作,并遵守学校科研管理各项管理制度。

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申报参与学校课题组研究要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方向制定出有价值、具可操作性的课题研究方案,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计划)实施。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按阶段积累资料、数据。实验结束后,要认真撰写科研、教改报告。

学校为课题的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进行指导,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学校定期召开课题研究汇报会。课题组负责人要积极主动汇报实验情况。对各种科研成果(实验报告或总结,在各级各类杂志报刊发表的成果或文章,参加省市区、校级交流的成果或文章等)将会作为年终评选科研优秀教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