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阳光悦动 增活提质 青岛贵州路小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19-12-11 阅读次数:173

学期,基于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学生核心素养和德育一体化的发展需求,根据2019年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工作要点精神,将走向课程深处,积极推进我校教育的内涵发展,在追求教育教学的活力和质量上下工夫,全方位地支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从课程体系的构建走向学科深处

继续进行学校课程的精细管理。20门教师自主研发的走班课、10个特色社团、17门实践活动课程群,通过创设的独具特色的“阳光少年”设计工坊,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动手制作等活动中,以设计为主线进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进行从设计思维到设计体验到设计产品的系统搭建和实践体验,使课程成为每一个孩子成长中的有趣经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助力学生的多彩成长!

二、从“乐学自能”课堂走向“活力悦动”课堂的研究

(一)学习 谋动

1.研读促思考

认真研读“悦动课堂”项目,进行深入思考,根据学校课程培养适应、融入社会,学会生活,学会综合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上的生命个体的目标,寻找我校教学工作的融合点和创新点,确定了学校总的教研主题“阳光悦动 增活提质”,实现从阳光“乐学自能”课堂向阳光“悦动课堂”的转变和融合,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促进“悦动课堂”的研究。

2.释义达共识

通过对“悦动课堂”进行内涵解读,达成“四动”共识。一动:学生自主学习——动在思维,动在体验;二动:教师启发教育——动在引导,动在启发;三动:课堂样态——动在拓展,动在多元;四动:教研行动——动在碰撞,动在改变。

(二)落实 行动

1.聚焦问题,确定各学科研究重点

结合我校学生质检反馈,查摆问题,聚焦问题。以课堂变革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为突破口,开展“悦动课堂”的研究改进。

一方面,夯实学生学科基础,组织各学科制定学科习惯目标;另一方面,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确定研究主题。围绕着不同研究点,聚焦课堂,开展研究。

2.课例研究,带动全员的实践探索

我们通过 “发现问题——确定主题——探究问题——形成策略”的路径,聚焦学生思维发展,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也让教师积淀实践经验,生长出实践智慧,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为了有效促进研究实效,学校开展了“每人一堂课”教学研究活动。课前教研组进行集体磨课,结合区域的教研精神,对课堂教学的结构、策略进行研究;课上结合课堂评价表进行观测,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行为和师生、生生的互动生成,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思维的发展。同时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理念、评价等,让听评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后各教研组再次对课进行互评,共商、共研、共享,在梳理策略的同时,提出改进建议,有效地促进了“悦动课堂”的研究。一共45位老师进行课例展示,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法、音乐、美术、体育、心理、信息、综合实践等11们学科。发布了近20个教研信息,老师们对“悦动课堂”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教学行为也在活跃改变。

3.制定标准,让课堂观测更有操作性

结合学校阳光特色,我们尝试分别从“阳光温暖、自主学习、多元互动、拓展延伸”四个维度,设计了“阳光悦动课堂”评价标准,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测,让教师备课、上课都有了可参照的目标,促进教学研究的有效实施。

4. 拓展延伸,让“悦动课堂”走向生活

我们认为,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真正的发生,所以“悦动课堂”不应只在课堂上,更是课堂的拓展延伸,到课外,到生活实践中。我们分别在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引领者等方面进行了拓展研究。

1)教学内容的拓展。我们各学科积极开展了学科活动,如,科学在认识了《岩石》以后,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采集各种岩石标本,制作岩石百宝箱,激发了孩子的探究兴趣,将学习置于课堂之外更广泛的背景之中。再如,劳动课后设计一周的早餐食谱,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运用,学会生活。制作环保书袋、到书屋去义务打扫卫生、结合海军节制作书的腰封等,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多样的体验成长。再如,语文学科的“晨送午写暮读”活动、整本书悦读活动等,鼓励家长参与其中,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亲子学习成为流动的风景。

2)教学空间的拓展。校园中发现春天,表达春天,作文课搬到了校园;除草种植,科学课搬到了种植园;“红领巾心向党,我与祖国共成长”思政课搬到了李慰农烈士主题公园……这样的课堂,这样的体验,打动的是心灵,灵动的是思维,感动的人物,生命也因此而生动。

3)教学引领者的拓展。阳光家长讲师团、校外志愿辅导员也纷纷被邀请到校内,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分享。多元的课程,多元的文化,铸就了阳光悦动的课堂。

5.不断思考提升,将PDCA实测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尝试,我们完成了“悦动课堂”项目的PDCA实测化。从开学初的内涵解读、收集资料、加以分析、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到大家的平日实践,经历任务展开、组织实施;到学校对实施过程关键点的观测、调研、教研,组织开展 “悦读课堂”大讨论,老师们对“悦动”课堂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到最后组织老师开展 “我的悦动课堂”案例分享、教学策略梳理,对实施成果进行纠偏、总结,老师们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改进提升,促进彼此的智慧共享,也为“悦动课堂”研究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调研 促动

1.加强调研

学校通过“一日调研”、听评课、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开展定时、不定时的调研,了解课堂、教学研究实情、困难、亮点等,并通过跟踪关注、智慧分享、项目参与式培训等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质量,营造求同存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智慧共享的研究氛围。

2.关注过程指导

1)关注毕业班

加强听课、教研指导,通过调研、专题会了解教师和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提供有效帮助。

2)关注拓展类课程实施

从设计空间的使用,课程开发方案的改进,到课程实施环节存在问题,以及课程跨界的协调,过程资料的积累等。加强过程指导,及时提出指导意见。

三、搭建成果展示平台,促进彼此教学相长

1.开展“阳光悦动 增活提质”教学研究展示活动

通过教师的每人一堂课、教研组研究成果汇报、思维与设计案例、等交流,梳理研究成果,调整改进研究方式方法,提升研究品质。

2.开展学科特色工作展示活动

特色作业的展示、优秀试题评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科、学段之间的相互相学习和思维碰撞。

3.开展特色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搭建展示平台,呈现各类特色课程的学生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感受阳光设计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多元变化。

4.开展第三届“戏剧节”展示活动

从剧本创编、导演、表演、服装、背景、音乐、海报等多方面鼓励学生的原创思维、原创设计、原生态表演,多元呈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