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贵州路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研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19-12-14 阅读次数:371

本学期,致力于我校稳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的思路,将以“铺陈红色底色,铸我七彩课程”为一以贯之的追求,在德育和课程的双翼同飞基础上,努力达到“重振贵州风骨,再展百年华章”办学追求。将以区级课题为重点,以个人课题为补充,科学管理,细化研究,切实提高教科研引领实效。

一、做好学校区级课题的结题工作

1.梳理反思前期研究工作

结合学校两年来的研究工作,对照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精心梳理,把握德育一体化教育的发展的优势及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查漏补缺,进行改进、调整,完善研究内容,积累研究成果。

2.继续有序推进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校将把思政工作作为贯穿学校整体工作的主线,校长书记亲自抓思政生力军建设,定下微目标,逐个扎实实。

1)问道深化课程建设目标

立德树人理念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在我们的课程实施中,不仅要让学生做人,还要育人。让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中,不断夯实精神与德行发展的智力基础、改变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去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在拓展实践探究中,去尊重他人,学会合作与互助,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在我们的培养下,努力让学生毕业时成为真正的系统思考者和设计者,并形成多方面考虑问题、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深化课程建设着力点

一方面,借助于“悦动”课堂,在学科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训练;另一方面,借助于走班课,在拓展、实践课程中进行项目式跨学科学习体验。也就是经历从分学科——学科整合——延伸应用的过程,让思维与设计先行,在探究与实践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考虑、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阳光德育课程

结合部编《道德与法治》课程,加强学习和研究,吃透教材,深入研究。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任务。

2学科课程

结合学校课程培养目标,在学科课程中打造“问学式”悦动课堂。以“问学”推进“悦动”课堂,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探为中心、引导启发、开发潜能等来实现,体现主体化、活动化的特点。

各学科充分挖掘德育渗透点,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用学科方法和学科意识去探究,去体验。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生活,真正从言行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3)拓展课程

继续开展以设计为主线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式中,教师指导学生经历整个流程:项目接单(问题)设计构想——头脑风暴——设计优化——实践探究(动手打样)——成果发布(产品发布)的过程。由学生利用所学的各门学科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重点打造特色课程,完成海洋环保书的制作。这需要几门课程的通力合作,也就是经历几个这样的流程。这就需要精细指导,跨学科协调,通力协作,积累过程资料等,让每个过程成为学生难忘的经历,也形成有着他们一份努力的成果结晶——海洋书的再次诞生。

与此同时,结合立德树人、劳动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课程有魂有根,有技有能。以善思与劳动同行,重点推出一些有特色的课程,如废纸部落、食品设计与制作等,让学生了解中文明——造纸术、食文化的基础上,去学习造纸、烘焙等基本技能,带着设计思维去研发新产品,感受创造发明、海洋强国、文明互鉴和劳动快乐。

4)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继续以传统节日为主要教育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如主题集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并将传统节日的文化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树立学生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

5)实践活动课程

借助建国70周年契机,学校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主题实践活动,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们在德育活动中,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做好教师个人区级课题的结题

结合刘雅玮老师的《绘本阅读,快乐阅读,自主识字》、张存霞老师的《手工布艺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两项个人课题,指导教师根据实验计划,立足教学实际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和数据分析,留下研究足迹,做好课题研究结题工作。

三、鼓励教师开展草根式研究

结合教师特长和实践,鼓励老师结合学科,根据“问学悦动”课堂学科子课题,自行开展各具特色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如思维导图运用、以说促思、以问促思等,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做研究性教师,促学生发展。

四、梳理积累科研成果

在进行“问学式”悦动课堂研究和特色课程建设的同时,注意积累资料,梳理研究成果。如:“问学式”悦动课堂研究图谱、各学科研究方案、课堂评价观测标、研究课例、案例、各学科“问学式”悦动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海洋书、特色课程实施案例等。在梳理中不断反思、改进,真正用科研指导实际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