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智慧融入生活,让书籍滋养生命。
新学期开始啦,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也不要忘了给好书打卡呀!
推荐教师:张珈铭
推荐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推荐感言:
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用心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
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海伦·凯勒原来是位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在19个月大时,因一场急病导致失明、失聪和失语,从此小小的海伦·凯勒变得暴躁、任性和孤独。直到七岁,她在充满爱心与耐心、曾经接近失明、当时只有20岁的莎莉文老师费尽心思的引导下,走出了黑暗与孤寂,感受到了语言的神秘,领悟出了知识的神奇。从此,海伦·凯勒求知若渴,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
作者虽写了“假如”中的三天时间,但却展示了自己最突出的精神品质。联系到第一天她最想看到自己教师的愿望,可以认为,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里充满着真挚友爱和乐观的情怀。她让人们不要对“悲哀和忧郁”闭上眼睛,就是要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尽管她善良,但她并不回避世间的阴暗和痛苦;她客观、冷静,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直面抗争的勇气。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大刘在书中曾说:“ 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同学们,我们都是阳光追梦人,追梦的道路定不会一帆风顺,希望你们能以担当的情怀去选择当开路者。也许开路者是艰辛的、孤独的,但承担重任、迎接挑战、开创一个时代的感觉,会让人兴奋,更会让人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和真正的价值。让我们以海伦·凯勒为榜样,在这个美好的新时代里做一个有信念、有希望的追梦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