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海之韧、立远志、启明智——试验之外的收获

发表时间:2018-11-19 阅读次数:373

这次在北极的试验,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思维品质,都有一个质的飞越。特别是科学家回来后,学生们听了科学家的故事,对北极精神的理解更深入了一层。

故事一:

准备启航的那几天,上海的温度在40左右,科研人员将个人用品减了又减。但在将仪器设备装箱时,科学家们首先将贵州路小学的试验样品放在了最安全的位置,他们知道,箱子里的是孩子们沉甸甸的希望。

故事二:

北极圈的气候十分寒冷,一位不知名的博士为了试验取材,在结满薄冰的船面上行走。虽然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但却不慎滑倒。在茫茫大海上,救治起来很不方便。按理说她应该卧床休息,但她念着试验,念着祖国,她穿着护腰,忍着疼痛,仍然坚持工作。直到下船一个月后,她的身体依然在疼痛。

故事三:

极昼是北极的一种特有现象,这对科学家的身体也是极大的考验。科学家在忙碌的工作中实行三班倒的制度,北极沿途都布满了试验测试点,一刻也不能松懈。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好不容易到了休息时间,他们拉上窗帘,将阳光遮挡在外面,倒头就睡。

在海上航行的160多天中,船上有虽然有蔬菜,但都是冷冻的,口感也不好,很容易缺少维生素,科学家们一路上吃的都是速冻食物,冰冻的蔬菜对他们都是甘之若饴。

这些小小的故事看似并不惊天动地,甚至不足为奇,但这种漫长的旅程,严酷的生活条件,都使孩子们对科学的严谨性有了更多的了解。孩子们好奇地问老师,什么叫轮班制。当孩子们得知,为了数据的连贯,科学家们要到第一线获取试验数据,于是就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庄严的字眼,孩子们知道,试验是艰苦的,是需要体力的。

在学校里的走班课上,当新的原料造纸时,再也没有孩子跟老师提出味道难闻,脏,孩子们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试验。

故事四:

当“雪龙号”航行归来,由于雪龙号由全国很多家科研院所承包,各单位的仪器设备都很多,船舱有限,在搬运东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物品丢失现象。但科学家们将贵州路小学的试验样品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连外包装都没有损毁。

当看到自己的试验样品,孩子们纷纷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感动于科学家们严谨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尊重承诺。孩子们纷纷表示:科学家们太守承诺了,我们也要做个守承诺的人!

贵州路小学的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说:“学生虽然收获的是北极的标本,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北极精神。”

近年来,市南教育十分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贵州路小学也更加注重的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贵州路小学的教学理念一直认为,在未来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掘他们的兴趣,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

雪龙号科考船回来后,科学家们带回了贵州路小学的标本,学生们好奇地询问着科学家们的奇特经历。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制作的模型在海底不同的深度发生等比例压缩。学生们兴奋地拿起样品,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科学奥秘。

针对带来的标本,贵州路小学将展开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将会把容器中的种子取出,进行发芽培育,和正常种子进行反复对比长发育过程的异同,进一步延伸孩子们对此次活动的参与度。学校也会把相关成果进行整理组织,结合学校的海洋版画课程进行展览。学校的特色课程也会进一步普及相关知识,探索海洋奥秘。

在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问学生张瀚文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他毫不犹豫:“成为一名科学家。”如今,他觉得距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更要大步向前。

学生王梓熠充满稚气地说:“以前觉得打游戏就是乐趣,而现在,泡在学校试验室,看到制作了很久的样品终于从北极归来,那才是属于自己的快乐。在这个时代,要在浩瀚海洋中留下属于我们的印记。”

此次北极科考活动仍然留下了许多遗憾,比如没有更多的密度不同的蛋糕模具试验,如果利用多种密度的材料进行研究,孩子可以看出同种材质不同密度的材料受海水挤压后出现的不同结果。但是贵州路小学师生对于科研的探索不会就此止步,贵州路小学对于科研的热情,激励着一代代师生走向大海,打开大海神秘的面纱,探索大海的无穷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