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习主席特别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要求,切实加强劳动实践教育,组织开展“劳动助成长”项目,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为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奠定基础。
在上级精神的引领下,青岛贵州路小学也积极行动起来,推进实施“劳动助成长”项目,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劳动、热爱劳动、感悟劳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校劳动教育在各类课程中升华
学校的劳动教育一方面在劳动课程中进行,另一方面将班级卫生打扫纳入劳动课程体系,将中午抬饭、分饭、分汤、收藏盒等都融入了劳动课程体系,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保持班级洁净的不易,了解到食堂工作的不易,更能够自觉维持环境卫生,体谅叔叔阿姨的辛劳,养成爱劳动、讲卫生、节粮食的优良品德。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劳动教育,锻炼劳动能力,提升劳动意识。
此外学校通过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课的内容。
1.“食品设计与创意”课程
课程中老师带领孩子们了解饼干、蛋糕、曲奇、蛋挞到糖包等食品的制作方法,孩子们进一步探究科学的配比、烘焙的时间等,再对自己亲手制作的食品进行创意设计,现在和面、烘焙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基本劳动技能,孩子们还通过测量、对比、记录等方式发现了饼干厚度为4mm时效果最好呢。家长们纷纷感叹孩子们的食品设计与制作能力越来越高了,探究能力和兴趣也提升了呢。
2.“废纸部落”课程
在这里同学们可以了解体验造纸过程,也发现了变废为宝的好方法,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仅能够采用废弃纸张造纸,还尝试变质的海苔、吃剩的贝壳虾皮、过期的海木耳等家庭中的厨余废物,通过不同的配比,制作出色彩、厚度、质感不同的“海洋纸”。现在,学校的美术作品、海洋书等都是由“废纸部落”课程的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各类再生海洋纸做成的,校园内充满了浓浓的“海味”。
3.“手工布艺”课程
谁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不懂针线?贵州路小学“手工布艺”课程的孩子们,个个都是针线小能手。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出各类布艺作品,如三八妇女节的布艺小花,满载着爱心设计和手指的温度,向长辈们传递着特别的情意;缝制各种包包,让家中穿破的衣服等有了变废为宝的机会;一件件五彩斑斓的衣服,不仅是动手能力的增强,更是设计能力的提升;活灵活现的海洋生物、精美的发夹头饰……在“手工布艺”课程中,没有孩子们完成不了的手工作品,他们在努力攀升,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家庭劳动教育在点滴实践中进步
一方面,学校设有成体系的“青岛贵州路小学学生劳动成长清单”,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指出了家务劳动应掌握的内容,家长可以有针对性的在相应的年级带领学生学习合适的家务劳动技能。
另一方面,人手一册的“阳光少年‘十个一’落实手册”中,每月都会指导家长和学生填写自己进行的劳动实践内容并进行自评和评价,很好的督促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家庭劳动教育。
此外,学生们有了在学校劳动的体验,回家也有了主动地帮家长分担家务劳动的想法:我的书桌我打扫,我的书架我整理,我的床铺我来铺,我的绿植我养护,我的内衣我来洗,我的鞋子我来刷,洗碗拖地擦桌子,美味饭食做起来……,有了劳动的体验,更能体会家长的辛劳,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还有的同学表示,在跟家长一起做家务的过程中,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呢,真是百利而无一害啊。家长们也表示,在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变得更懂事了,掌握了这些劳动技能,家长对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就更放心了。
三、社会劳动教育在责任奉献中提升
同学们在“青岛贵州路小学学生劳动成长清单”的“社会劳动”指导下,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时间,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幼儿园、书店、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海边等地,进行楼道卫生清扫、垃圾分类宣传、书籍分类整理、敬老爱老服务、捡拾浒苔垃圾等志愿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体验着劳动的艰辛,收获着劳动的喜悦,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社会,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同学们是新时期的小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