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组织观看第二批体悟实训总结座谈会、成果汇报会的通知》精神,为推动体悟实训成果转化,放大体悟实训成效,青岛贵州路小学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教师采取网络形式观看学习《跨越四千里的求索与问答——青岛市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工作汇报》。
在这场题为“跨越四千里的求索与问答”的工作汇报中,11名在深圳经过了140天体悟实训的干部,结合亲身经历述说感受,提出了“深圳十问”,带回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报告内容启迪了党员干部、教师的思维,转变了观念,激发了干劲。同志们结合本职工作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利用线上党支部微信平台交流感悟,互学互鉴,发扬“学深圳、赶深圳”的精神,彼此加油,提振精气神,迎难而上。
采撷花絮 感悟分享
王轩宏:在学习了《跨越四千里的求索与问答——
青岛市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工作汇报》以后,感受到深圳速度下面是理念的创新、工作形式的创新、服务意识的创新;其次是工作的细致,把工作做到位只是基本,更应该想到深处、想到多处、想到人民心里。对比自己的工作,应该学会迎难而上,把每一次工作想得细一些,有创新才能真正推动自己的职业发展。
姜小丽: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学深圳,首先要学深圳人。对青岛来说,“学深圳、赶深圳”目标明确,政策服务、市场监管、产业整合等正有序推进。作为一名教师,也要学先进,敢突破。深圳的教育也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要用开放的眼光面对新事物,而不是固步自封,把眼前的事物当成世界是狭隘的思想,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为青岛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欣:140天的体悟实训,牵手深圳,机会难得。通过观摩汇报让我明白,只有深入其中,沉浸其中,坚持底线思维,方能悟到“真经”。10个领域的学习,各有各的精彩。上千人次的调研,多个领头行业的跟岗交流,上百篇的调研报告和建议,就是努力往实处走,努力找差距,努力想办法提建议,努力把更多的深圳经验转化为青岛实践,早日实现“南深圳,北青岛”的格局。作为一个青岛人,在自豪之时也将用自己的一己之力,用这种学习研究工作方式,做好本职工作,助力青岛发展!
李妮妮:在“跨越四千里的求索与问答”的工作汇报中提到坚持“三个争取”行动共识,即只要有助于青岛的人争取多见,只要有助于青岛的事争取多办,只要有助于青岛的建议争取多提。我想做为一名老师,我们能做的是: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事情争取多想,有利于家校和谐的事情争取多做,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意争取多实践,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张存霞:认真观看了《跨越四千里的求索与问答》专题片后,被队员们的激情和斗志感染,看到更多深圳元素融入青岛发展当中,并进行创新实践,体悟实训在全国各地各大媒体不断刮起了青岛旋风,对我们的家乡青岛充满了希望和自豪感。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要学习队员们的时时有担当,事事有责任,处处有动力,学他们的实干精神,高素质,战略眼光和魄力,要提振精气神,化作力量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青春为任,以奋斗为魂,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安璐:“学深圳、赶深圳”绝不是一句空话。通过观看学习《青岛市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工作汇报》,使我深受触动。青岛的干部素质高、纪律严、爱学习,能深入一线。从他们身上,我们也能感受到青岛对于发展的决心。“所有经历,都是财富。”我想这既是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的财富,也是我们每一个学习者的财富。体悟实训既打开了一扇窗,更竖起了一片帆,疫情当前,我也会借此学习契机,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工作方法等,学习深圳的格局和视野、包容和温度,学习深圳敢想敢做拼搏进取的精神,找到“学深圳、赶深圳”与自身工作实际的结合点,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为打赢防疫阻击战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通过观看《跨越四千里的求索与问答》专题片,全体党员干部、教师收获丰富,感悟深刻。深圳精神是一种感召,一种激励,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这种精神也会指引大家凝聚智慧,汇聚合力,坚守岗位勇于担当,守土尽责战“疫”到胜利时刻,迎来春暖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