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笼罩荆楚大地,并蔓延至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波又一波的医护人员无畏生死,勇担重任,主动请缨,逆行奔赴抗“疫”一线。他们用精湛的医术、规范的护理、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和逆行的勇气向着生命的奇迹发起挑战。历经近两个月的奋战,疫情阻击战终于见到了曙光。
大爱成就“大医”
“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张孝骞
队员们通过观看《德育学堂》认识了新中国历史上誉满杏林的“大医”——中国首批学部委员(院士)之一的张孝骞医生,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医生,还有身患癌症仍对病人念念不忘的曾宪九医生。
他们不仅术精湛,还时刻把患者装在心里。由此,队员们联想到了自己心中的“大医生”——疫情期间年逾古稀仍奔波在防疫最前线的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青岛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团队;还有隐藏在医生背后,研制药物、治病救人的学者屠呦呦……
这些“大医”并非只因医术精妙而被人铭记,更因他们即使见多了病痛、生死,仍将每一个生命视若珍宝。他们留给时代的背影依旧清晰,依旧能给我们无尽的启迪……
防“疫”线上最可爱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视察时对医务人员代表说:“你们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我看不到你们的真实面貌,但是你们在我心目中都是最可爱的人!”
虽然,医护人员们的脸上布满因佩戴防护口罩留下的印痕,帽子下是为了节省穿脱防护服时间匆忙修剪的碎发,但是他们在这场战“疫”中,用行动筑起了爱的长城,无愧于时代赋予的责任,无愧为防“疫”线上最可爱的人。
队员们用画笔勾勒出“天使们”可爱的面庞,虽然笔触稚嫩,但表达的内心对医护人员的感恩与崇敬。
心理调控天使之城
“白衣天使”每天6个小时穿着防护服,不能上厕所、喝水、只能通过护目镜下的“一线天”看护病人。他们与病人并肩战斗,为病人点亮了生命之光,让武汉变成了“天使之城”。
医护人员奔波在前线,面临高强度高应激的工作,他们该怎么休息调节呢?队员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心理调控方法记录下来,通过暖心的书信叮嘱“天使们”注意休息。
敢于逆风而行,才能向阳而生
敢于风雨同舟,才能遇见彩虹
大医精诚,用爱守护,众志成城,共迎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