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丛深好时节,恰逢复学正当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家线上学习成为了主要的授课方式,下周一学生将重返阔别多日的课堂,如何做好复学后的教学衔接呢?5月20日,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的数学教研员梁青老师来到青岛贵州路小学,与数学老师们一起进行了复学衔接研讨活动。
首先,梁老师和老师们一起梳理了复学后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有常态下疫情防控的大量工作,有居家学习缺少互动启发之下的整体质量不佳、两级分化明显的现状,有新授的学习任务在等待,使老师们认识到现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
随后,基于问题,梁老师从三个方面抛出问题,引导大家思考、研讨复学后如何进行衔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自身经历进行了指导。
一是如何发挥微课的作用。针对教学重难点、学生易错点,有选择地根据需要,将之前的微课二次利用,引导学生看前思考,看后反馈,将居家的自己学变成复学课堂上的大家学,将居家的网上反馈变成面对面的及时反馈,也将居家学习的练习进行变式拓展,从而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同时,可以利用一些碎片时间播放数学文化视频,渗透数学思想。复学后,利用微课资源,形成前置任务驱动,适当抛出问题,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指导学生录制微课讲解题思路、复学梳理等,视频和音频相结合,让学生的微课不仅是教学资源,更是答疑、互相交流的平台。通过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如何利用任务单。可以将任务单中的重点题目拿出来进行现场检测,了解居家学习中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再进一步分层补差,精准实战练习。
三是如何分层教学。做好复学后衔接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解决两级分化的问题。而班级学生学情不同,需要精准分析研究,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其思维突破点,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起点。
随后,梁老师还结合黄怡婷老师录制的微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引导大家谈感受,找问题,找解决思路,让研讨真实的发生,让思维真正的发生碰撞。
两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梁老师的指导基于实际,基于老师们的需求,而娓娓道来的交流方式老师们很快被代入其中,积极投入思考,主动发言交流。这次指导及时有效,为老师们复学后的衔接找到了突破点和行动点。小满当日,满满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