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勠力同心 用我们的方式战“疫” 青岛贵州路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20-11-30 阅读次数:263

勠力同心  用我们的方式战“疫”

青岛贵州路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突如其来的疫情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悄然打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迅速应战和持续巩固中,阳光贵小用“觉悟与风骨”集结,用“使命与担当”战疫,圆满完成寒假与开学的无缝衔接。

一、     党旗引领,坚定信念战疫到底

1.启动“战时党建模式”,发挥堡垒作用

学校成立以党支部为核心的防控工作机构和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疫情面前亮明党员身份,积极承诺表态,做到“五个带头”,挺在前面,冲在一线,积极进入战斗状态,当好师生平安坚强的守护人。同时党支部发挥监督引领作用,坚决克服麻痹懈怠思想,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用最严厉的措施、最得力的手段、最过硬的作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坚守初心、践行使命。

2.建立“线上党支部”,提高政治站位

党支部建立党员之家微信群、qq群“线上党支部”,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青岛市教育局致全体教职工一封信》等,通过思维导图、畅谈学习感悟等方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要指示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建立“党建每日战报”,挖掘党员干部教师的典型做法,梳理汇总,提炼亮点,宣传正能量,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开展“线上主题党日”“线上党课”,以疫情“逆行英雄”为学习榜样,以居家教学为阵地,让党旗飘扬在战疫第一线。

3.扛起防控责任,筑牢防线要求

1)完善机制建设。在战“疫”关键时刻,党支部切实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支部书记率先指挥,以“三线”(1.晚分任务当日落实次日督查2.日计划日完成新计划日补充3.每日战疫小结与支部战疫小结并行)贯穿“PDCA”模式全面应战,把防控措施落细落小落到位。领导干部认真研究,细化措施,进一步完善防疫机制,筑牢防线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指示精神和局党组工作部署,制定学校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全面修订疫情防控手册,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和机制建立,落实“三案八制”,做好全员健康监控,把好入校防控关。完善应急处置机制,针对值班值守、消毒通风、突发应急、舆情应对等环节工作,依法依规做好疫情处置。细化学校入校、晨午晚检、消毒、通风、隔离、留观等详细的工作流程。

2)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在党支部领导下织密疫情防控网,做到情况摸排不能马虎,守护校园不能松劲,储备物资不能松懈,演练推演不能停歇,联防联控不能失效。

3)完善党带团、团带队建设。在战疫中,充分发挥团组织、少先队的助手作用,让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团员教师得到锻炼,以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引领学生,开展初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

二、立德树人抓契机,育人使命不松懈

1.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充分发挥班主任、全员育人导师的德育队伍作用,为每一名学生安排好育人导师,加强延期开学期间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对学生个体的人文关怀,对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点对点”做好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疫情防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复学前对班主任进行防疫专项知识、技能培训,让每一位班主任熟知防疫期间所而工作安排、体温检测流程、午餐纪律、上放学安排、课间活动安排等。开学后坚持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制度,挖掘班主任工作特色或亮点,开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举办班主任交流论坛,以榜样示范带动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提升。

2.核心价值观道德引领。(1)“同心战疫——共铸爱与责任的中国力量”主题德育活动。充分挖掘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心战疫这一重大事件中的德育元素,精心组织好“开学第一课”活动,开展“同心战疫——共铸爱与责任的中国力量”网络班会课。组织学生寻找、学习、宣传基层一线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开展征文、绘画、书法、微视频、研究性学习、创意作品制作等形式多样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依托青少年“红色大讲堂”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开学后的“战疫故事汇”等活动,邀请医生护士、解放军指战员、志愿者、一线公务人员、新闻记者等“最美逆行者”,讲好基层一线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2)铺陈红色底色“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时代新人。开展系列递进式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学校“铺陈红色底色 铸就七彩课程”的工作重点,分序列整理爱国爱党细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报国志向、传承红色基因,用中国梦引领人生航向,坚定自觉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是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元宵节开展“众志成城战疫情,居家猜谜闹元宵”主题活动、清明节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劳动节开展“我劳动,我快乐”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端午节组织开展“品味端午,传承文化”主题活动。二是结合纪念日,开展“爱党爱国爱家”系列德育主题活动,学雷锋日开展“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公益实践服务活动,母亲节开展“爱在心中,感恩最美”主题教育活动,党的生日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建军节开展“致敬最可爱的人”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家人的情感。三是深化“非遗”进校园,发掘家乡的优秀文化传统,寻访身边的非遗传承人,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传承和弘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学生深入接触了民族文化,近距离了解“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4)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服务活动。围绕“防疫”的主题,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通过绘画、歌曲、微视频等形式为武汉助力,为中国加油,为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3.“以海明德”德育项目。组织相关教师深入研读市南区独具特色的基础教育海洋区本课程,有效使用市南区编写的《海之魂》(语文)、《海之韵》(音乐)、《海之健》(体育)、《海之美》(美术)海洋教材,将海洋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知海、爱海的意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海洋意识的熏陶,为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关注复学后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网络微课、教育大课、班队会等形式对复学后的上、放学、课间活动、午餐就餐等安排进行详细讲解,并量化评比。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尊重爱护他人的防疫意识,熟知相关防疫技能。

5.十个一”主题教育。深入践行“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完善健全“十个一”评价手册。延期开学期间,以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为指导,结合居家学习活动四项德育主题实践作业:每天半小时经典书籍阅读、每天20分钟新闻时事了解、每天1小时体育锻、每天一次家务劳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居家教育活动,精心设计各项主题作业及必做作业并监督落实,推进“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6.推进“劳动助成长”育人项目。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教育,居家学习活动期间结合悦劳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结合五一劳动节等节日,组织“劳动技能大赛”活动。

7.密切家校联系,抓好家校共育。继续努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疫情防控期间,高度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联系群等多种途径向家长普及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好家庭教育活动,强化亲情教育、感恩教育,融洽亲子关系;帮助家长指导学生科学制定延期开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计划,引导学生坚持良好作息时间,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配合老师完成各项主题教育任务。

8.不断完善落实课后服务、志愿者护校工作。提前设计课后服务预案,配合校级家委会组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探索完善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课后服务工作,让课后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集带班干部、护导老师、家长志愿者、学校门卫等为一体的工作合力,努力做好上、放学时间和路段的体温检测、平安守护和交通疏导工作,确保校园周边安全有序,为孩子的上、放学安全保驾护航。

三、构建应急系统,提升常态治理水平

1.打造应急教师队伍建设。(1)弘扬师德优良传统,传播正能量。在疫情面前,继续学习师德规范,关键时刻,彰显教师的责任担当。以积极态度应对疫情,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职工、学生、老教师的零报告制度,做好全面排查,积极落实防控举措,主动报告、主动隔离、主动就诊;引领教师为疫情防控出实招、办实事,创新工作方式,组织居家教学,为学生解疑释惑、稳定情绪、真正落实“停课不停学”。(2)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编制视频,网络课堂,制作电子答卷等,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提升教师应急专业素养,以身作则积极落实防控举措。(3)开展干部应急素养培训,学会制定预案,桌面推演以及“应急问题预案做答”。(4)借助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防疫公开课,开启“空中课堂”培训,进行师德、公共卫生、教育教学等不同内容的继续教育的通识性课程,实现“网上充电”,充实度过“非常时期”。

 2.打造应急卫生防控机制建设。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通过制定并落实隔离室、留观室方案、晨午检制度、应急事件处置、消毒通风、废弃专用口罩等,群防群控,稳防稳控,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以“视光档案”项目为突破口,根据疫情情况来具体实施护眼计划,全面深化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将爱眼、护眼工作落到实处。

 3.打造应急居家体育运动方案。本着“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停课不停学”的宗旨,积极落实疫情防控与居家教学双轨并行的居家运动方案,通过视频教研,跟进式研讨,筹备延期开学的窗口期,线下进行“居家体育课程”录制。通过下发任务单、亲子活动、活动打卡等方式促进学生每天运动1小时。

四、居家悦动 ,停课不停学

(一)居家学习阶段

1.认真研读各级文件精神,明确要求,加强落实。

通过视频会议、微信群,及时将文件传达给老师们,学习领会精神,提出要求,学校教学指导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反馈、电话问寻等方式落实跟进。

根据疫情发展以及上级各项要求积极做好居家学习教学预案。

2.多元设置课程内容,丰富居家学习生活

学校设置了基础课程、悦+课程、健体课程三类课程,选择了孩子们喜欢,并与当前疫情及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包括学科素养、德育教育、心理健康、居家锻炼、劳动实践、阅读写字等),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项目式学习和体验活动让居家学习丰富而生动。

学校将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合理安排网课时间,限制时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加强授课指导,认真准备线上授课资源。

学校提前组织学科教师,认真准备线上教学资源。通过“三学”“三研”,聚集团队智慧和技能,积极开展网上教研集备。在学习教育中心的教学资源的同时,结合学校实情,制定网上授课计划,加强备课、上课指导要求,细化操作,保障网上授课质量。认真开展作业批改和线上答疑活动,确保网络课堂实效。

4.积极进行网络测试,确保平台畅通

在前期各平台比较调试的基础上,每个班确定最便捷实用的线上授课方式,并根据时间节点,分组别、分网络平台形式,多次展开调试,让大家都熟悉网上学习形式,确保网络平台和技术通道顺利使用和畅通。对于个别特殊情况,特别关注和指导。

5.积极取得家长的支持,共助网络授课

下发“疫”在前,“爱”在行——致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明确网络授课的课程设置、作息安排以及相关要求,知情明情,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特别指导个别老师学习和家长的沟通,做到耐心、负责。

6.多种渠道并行,保障授课质量

1)学校会从教学技术保障、备课质量保障、授课质量监控三方面对网上授课进行监控。


2)学校干部定点下沉到班级中,及时发现问题汇总解决。

3)班级每日网络授课写实记录,保证网课各环节的衔接与实施。教导处每日网课反馈总结,及时查漏补缺。

7.做好可能出现舆情问题

学校一方面通过逐一和班主任电话沟通了解家长对测试、网课等困难、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公布公开电话82676753——309310)让家长的诉求有渠道,让反映的问题有指导。

(二)入校学习阶段

正常开学以后,为了保障学生入学期间的健康安全,我校除了按照《青岛贵州路小学正常入学工作流程及指导意见》、《青岛贵州路小学防控工作流程暨隔离预案》等相关要求对学生进行测温、消毒,通风等防控隔离措施,还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1.认真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积极开展正常学校授课的学科教研活动,调整教学计划和安排,落实“零起点”教学。

2.做好网络授课和学校授课的全面衔接。包括学业、学生习惯和思想等方面内容,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学校学习的状态来。

3.做好疑似和确证学生补课预案。对于确诊和疑似病例,在治疗和隔离期间,以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前提,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心理和情绪安抚。隔离期间,保证“停学不停教”。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履职尽责,学校教学指导小组将进行督查。复学后,持续跟进,保证学生的身心、学业等各方面健康全面发展。

4.继续开展“问学式”悦动课堂的研究。结合“悦动课堂”“问学式——六环节”教学模式,在各学科进行落实,梳理六环节教学策略,结合主题教研、课例研究、学科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5.深入进行基于项目的课程研究。让学生围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项目推进方式去创造性探究,促进各门学科有机的整合融合,体验成功的快乐。

6.让疫情成为德育一体化的契机,积极开展生命自然、卫生习惯、大数据时代性的生活等教育,引导学生梳理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