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贵州路小学 五 年 发 展 规 划

发表时间:2020-11-30 阅读次数:258




青岛贵州路小学

五 年 发 展 规 划

20159-20207月)



20163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1. 深化内涵,办学模块更加清晰

八十年的风雨雕琢,凝铸了贵小深厚的“阳光文化”底蕴,也记载了贵小人“探索、创新”的闪亮足迹。早在2000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就在全市中小学中率先通过了市级成果鉴定。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心海导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辅导》校本课程的教材,这标志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基础上,学校继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新的增长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对生命价值影响的崭新高度。因此,在延展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学校用文化的视角重锤锻造,“阳光”理念破茧而出,以“阳光”重塑“健康”的内涵,初步形成了以“阳光管理、阳光学生、阳光教师、阳光课堂、阳光环境、阳光评价”为重点的阳光办学模块。

2.统筹规划,育人环境更加优良

结合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科学规划,统筹使用教育经费,努力精心营造校园育人环境。近三年,学校重新粉刷了墙壁,安装了暖气,翻修了塑胶跑道,新建了录播教室,翻修了多功能教室,更新了海洋、科技、体育、艺术等文化长廊,各楼层色彩明快、主题鲜明。加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了电子设施的配备,实现了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努力让每一棵花草、每一面墙壁、每一处场所,都发挥着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启迪明智,净化心灵。

3.刚柔并济,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学校一直追求“刚柔并济、精细高效、和谐统一”的管理文化。为了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制定了《学校章程》,修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校务公开、教代会、教师智囊团、级部组长例会等民主管理形式,让每位教师树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让学校的决策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建立三级家委会,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家长联席会、《家校直通车》等多种渠道,引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管理即服务”,学校干部率先垂范,坚持“四个一”制度,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实施走动管理,在走动管理中关注校园安全,关注教育细节,关注师生需求,实现“规范、精细、服务、高效”的管理目标。

4.目标引领,教师发展更加自信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打造“乐观进取、敬业爱岗、专业自信、博爱无私”的阳光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之本。学校从“凝师力 强师能”两个着力点推进教师团队的发展。在“爱心——信赖——挑战”三阶段总体目标的引领下,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引导教师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和教育习惯去感染、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师德风范。以开展“读教育经典,做智慧教师”“追寻大师的足迹”等读书活动,推进教师群体向“智慧型”迈进。成立“名师工作室”“骨干讲师团”“青年训练营”,全面落实各层面教师“3+X”培训目标。为突破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学校重视专业引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与专家面对面,用前沿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思考,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助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贵小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一批批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起来。近几年来,有40余人次教师出省、市、区级公开课。目前,学校有市、区级教学能手、专业人才、优秀教师等3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6.9%

5.培养六会,学生发展更加全面

学校一直以来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1+1+X”两惯教育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诵读经典《弟子规》促进学生良好品行,以“知感恩、会生存、好读书、写好字、乐健身、会演奏”为主线的“六会”特色活动,结合祖国传统节日和学校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节日课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校注重挖掘校外教育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展实验探究、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近三年,学校学生有200余人次在体育、艺术、科学等方面获得全国、省、市级别的奖项,表现出的自信阳光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学科素养,得到了来校参观的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6.研究引领,课程实施更加有效

阳光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构建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课堂是质量立校之根本。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课题引领提升教学的研究品质,先后承担了省、市、区等不同级别的研究课题,并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开展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蹲点调研活动。围绕“乐学自能”阳光课堂的构建,教师致力于常态下的教学研究,从“短课研究”到“微课制作”, 从“思维导图”“minibook”教学策略的实施到“让学生走上讲台”全面铺开,从课程趣味点的挖掘到科学绘本、儿童文学赏析、Funny英语、快乐足球、篮球、街舞、少儿瑜伽、水墨画等15门阳光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学习平台,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继承与发展同行,创新与特色并进,学校坚持打造心理健康、海洋教育、科学等强势学科,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一米阳光”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团体辅导,注重体验与分享;加入海洋教育联盟,开展“识海——亲海——护海”的海洋教育课程;创建“管道种植”教室、开展科学种植、“环保酵素救地球”研究,提炼“滚雪球教学法”,科学团队的开发项目频结硕果。《课程学习中学生种植技能的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实验课题在山东省中期阶段汇报会中获得中期结题报告一等奖。“滚雪球教学法”被评为市南区优秀教学法,学校被评为青岛市海洋特色学校。

二、面临的挑战

1.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挑战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印发,随着省、市、区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2.技术革新与应用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进入“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日新月异给学校、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利用技术改变教学,也是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的新挑战。

3.工作压力与健康的挑战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处于工作任务重,生活节奏快,社会要求高的状态下,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校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健康状况总体下降。近几年,职称评审的名额少之又少,教师之间竞争激烈,个别教师情绪低落带来负面影响,同样是学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三、发展机遇

1.上级投入加大,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近几年,市南区政府、区教体局加大教育投入和资金支持,生均经费和各类专项经费逐渐提高,这些都给学校发展、师生成长提供了新的有力保障。

2.课改主动放权,为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机会。

2015年底,市南区教育局下发了市、区学科教学改进指导意见,召开了课程整合研讨会,成立了学区教育联盟。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将更多的主动权放给了学校。让学校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基于校情的课程开发、整合、重组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第二部分  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依据市南区“建设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体系完善的终身教育,着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总体目标,围绕“为了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快乐”办学理念,紧扣“树立核心价值观,拥有阳光心态、健康体魄,争当‘六会’阳光好少年”这一育人目标,强化立德树人意识,构建七彩阳光课程体系,打造智慧型阳光教师团队,建立阳光管理长效机制,彰显“传统+”学校特色,不断提升阳光教育文化品质。

 二、指导原则

1.有章可循,科学管理。

依据《学校章程》和各项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凡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体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

2.面向全体,分层推进。

在实施育人目标的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面向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兼顾差异,将育人目标和工作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的整体提升。

3.资源整合,合理统筹。

充分挖掘校内外的各类资源,以“整合”的思想有效利用。一方面根据学校发展的重点加大投入,突出特色和亮点;另一方面权衡各方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各项工作落地。

三、办学理念

(一)办学理念

学校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快乐

(二)该理念阐释为

健康: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健康是第一位的,包括思想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第一”是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树立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的思想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身体健康和培养积极心态心理健康入手,塑造完满人格。

快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是为人为学的理想境界,是人生进步的阶梯。

“为了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快乐”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立足学校现实,遵循教育规律,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教师幸福工作的需要,以爱为主线,让教师品高业精,快乐工作,健康工作,做幸福的教育人;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学校坚持用爱的阳光去温暖身边的人。领导、教师、学生之间,都要待之以诚,施之以爱;学校与家长、社会之间和睦融洽,和谐至诚。教师爱护、关心、帮助、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

幸福洋溢的温馨家园  快乐成长的发展乐园

办学目标的解读:

幸福洋溢的温馨家园:学校坚持爱心育人,用爱铸就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教师用爱心温暖学生,教师之间用真情相互关心和爱护,注重营造“家”的温馨氛围,使师生在这里收获成功,享受快乐,品味幸福,真正将学校作为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提升以校为荣的责任意识,为学校的持续发展贡献全部心力。

快乐成长的发展乐园: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快乐。学校坚持以爱为源,鼓励师生的创新和发展,营造充满快乐和活力的成长环境。鼓励师生立高尚品德,树高远志向,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要求品味知识馨香,润泽成长智慧,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打下多彩快乐的精神底色。

(二)育人目标

依据现代化学校建设目标中“学生素质现代化”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阳光教育”的办学目标,提出我校的育人目标为:拥有阳光心态、健康体魄,“六会”阳光好少年。

阳光心态: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拥有阳光心态,就是具有积极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勇于面对困难,敢于质疑,不断接受挑战。

健康体魄:身体的健康,各项身体素质指标,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六会”阳光少年: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努力做到“知感恩、好读书、乐健身、会生存、写好字、会演奏”的阳光好少年。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校顺应学生天性并加以适当引导,使教育充满阳光与活力,让微笑洋溢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特长、有活力的阳光少年。

(三)近五年目标

五年总目标:

传承与发展阳光教育品牌,构建阳光特色课程体系,深化乐学自能课堂研究,培养六会阳光少年。

分学年度目标及成功标志:

2015-2016学年度:

学生发展:完善学校篮球特色发展和学生视力保健;以“立德树人”理念,完善构建“阳光校园”文化;完善“六会”阳光评价手册,开展“自豪”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进行详实的艺术工作规划;拓展社会实践基地,完成学生劳动技能的考核指标。

教育教学:构建完善的全员育人制度;梳理学校的德育、体卫艺各项工作计划和活动;规范实施现有三级课程课程和常态教学管理;尝试语数英学科知识整合。

教师队伍: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师德实现零投诉。树立挑战意识,向外拓展教育视野,提升学习意识;完善班主任选拔、评价制度;实现针对性帮扶培训;确立“十三五”课题。教研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领导与管理 15-16:制定《章程》和完善党组织建设、法律顾问聘用、校务公开、财务管理、干部学习、校园安全、后勤管理、家校合作等各项制度,人人知晓;制定智慧化校园实施方案。

学校特色:基于阳光教育文化,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海洋、篮球特色发展规划。

2016-2017学年度:

学生发展:申报国家体育实验课题,初步建立“为动而生”体育框架;开展“自信”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心理健康融入乐学自能课堂;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学业水平测试接近区域平均;艺术融入特色课程;学生至少参加1-2次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教学 :德育融入教学,创新丰富德育、体卫艺活动内容,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尝试其他学科整合,积极开发学校课程;深入进行“乐学自能”课堂构建, “小老师上讲台”“小组有效合作”的建模

教师队伍:团队和个人制定发展规划,人人明确“3+X”目标;形成“班主任节日”文化;提高常态教研质量;“十三五”课题全面推进,阶段总结。

领导与管理 :健全机制,畅通渠道,加强党支部监督指导作用;创新管理,落实干部“四个一”,营造阳光家文化;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新,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教师、保安和门卫的应急安全救护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尝试形成课程。

学校特色:基于阳光课堂构建,整合心理健康、科学、海洋、篮球资源,加强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

2017-2018学年度:

学生发展:开展“活力校园”课题实施工作,完善学校校本课程;以心理健康视角制定阳光少年评价指标;开展“自律”主题德育活动;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能质疑,学业水平测试个别学科达到区域平均;分级制定艺术素养评价指标;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育教学:挖掘学科德育内涵,开发德育课程,落实班级文化育人目标;学校课程进一步完善,满足学生个性需要;深入进行“乐学自能”课堂构建,关注分层;分级制定艺术素养评价指标;

教师队伍:掌握1-2个理论工具(如提问力、引导力、思维导图等),应用实践,改进工作和生活状态,目标有落实。青年班主任能胜任工作,成立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各教研组能开展专题研究

领导与管理 :继续加强特殊学生就读的规范管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加强法制宣传及学习,提高依法办学水平;智慧化校园的网络建设、资源平台建设、安全设备建设等;有效实现西片学区管理“资源六统筹”。

学校特色17-18:加强学校特色建设与资金投入,强化师资培训和资源配置

2018-2019学年度:

学生发展:完善“为动而生”体育项目和技能训练点,让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档案;开展“友善”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学生愿意表达交流、分享,学业水平测试达到区域平均;书法、手工制作、戏剧、行进管乐等课程与艺术节庆融合;继续开发社会实践基地

教育教学:完善德育课程、学校课程体系,梳理学科整合内容,形成体系;课堂教学大多数学生乐学,参与度光、深,能够主动思考质疑、主动交流分享;书法、手工制作、戏剧、行进管乐等课程与艺术节庆融合;饮食健康卫生工作有实效

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培养与评价指标,人人创优争先,团队和谐共创。各教研组能在组长的带领下做好教学实施、监控、检测反思、学科活动等

领导与管理 :加强自我评估,多元参与,共同改进;信息技术渗透管理与教学;挖掘社会资源,拓展学生实践基地。

学校特色18-19:制定学校特色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机制

2019-2020学年度:

学生发展 :“活力校园”完成结题;心理健康做到两个结合(课程与活动,校内与校外);开展“奉献”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学生乐学、会学,有创新意识,个别学科超区平均;学生有艺术爱好,学有所长;形成社会实践德育课程。

教育教学:继续完善德育课程化,形成学校的德育文化;形成规范、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和 “乐学自能”的阳光课堂;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学生阳光健康,乐享美育,学有所长

教师队伍:教师发展人人有发展,优秀教师比例逐年提高;80%班主任形成班主任工作特色或者亮点;初步形成教研文化;“十三五”课题结题

领导与管理 :凸显阳光管理文化;完成智慧化校园建设;加强校际之间合作,优势互补。

学校特色:加大学校特色成果认证,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力。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主要任务和举措(见附件4

第四部分  重点项目(见附件5

第五部分  规划实施与监督

一、组织保障

成立三年规划领导小组,科学规划,统筹执行,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组长:卢华丽(三年规划总负责人)

成员:林  岩(三年规划制定与实施、阳光教师、学校特色项目负责人)

      任明霞(阳光管理项目负责人)

      李  欣(阳光课程项目负责人)

      吴雅慧(阳光少年项目负责人)

二、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

在学校学生发展、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投入足够经费,保障各项工作的高质量的开展。

2.实施保障。

为保障学校规划的有效实施,学校将各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由各项目负责人进行过程管理,从各个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反馈等各方面进行全程监督与执行。

3.制度保障

制定《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学校制度,结集成册,做到人人参与、人手一本、照章执行,在制度的行为化中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

4.资源保障

学校规划的全面实施需要教体局各个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保障和支持;需要教育中心的教研、师训、科研等各个部门的培训和指导;需要兄弟学校和社区相关部门有效沟通与交流,需要家长和社区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希望上级能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约需艺术社团、项目研究、硬件建设经费200万元左右。

三、自评机制

1.成立三年规划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项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责任明确,各负其责。

2.各专项小组负责人每半年对各自分工作进行一次自评,对各项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专项评估报告,提交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经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汇总后形成学校自主发展自评报告。

3.根据学校的自主发展自评报告及区教育局督导室每年的评估报告,对三年规划中下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及措施等进行适当调整。

    4.终结性评估阶段,学校自评领导小组在区教育局督导评估组的指导下,对评估中的数据、资料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继而为再一轮的发展规划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