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贵州路小学落实教育部 关于“五项管理”--睡眠管理规定

发表时间:2021-09-22 阅读次数:469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切实提升我校教育评价改革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全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个方面管理要求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学的实际,特制定以下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内容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促进“五育融合”,确保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我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加强学生作业布置科学性合理性规范要求,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加强学生睡眠及休息管理,确保学生睡眠充足。加强学生手机进校园管控,确保必要时学生能和家长正常沟通交流。加强学生读物排查清理,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体质管理,确保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保障科学领导

成立“五项管理”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各部门关于相关文件要求精神;加强对师生家长的宣传教育;做好日常管理的监督指导;探索“五项管理”的校本化管理实施途径。

青岛贵州路小学“五项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赵  璐(书记)  

副组长:那朋云(校长)

组成员:任明霞(副校长)      李  欣(教导主任)   

吴雅慧(副教导主任)  吴  刚(副教导处主任)

温  媛((副教导主任) 张璐颖(大队辅导员) 

袁  霞(卫生教师)    滕大明(安全员)     

马召蕊(食堂管理员)  卢思思(心理教师)

(二)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校长室、教导处)

抓好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也是广大家长关注的大事,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细化工作措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学校将通过校本培训、专题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通过学文件、撰写培训体会、绘制思维导图等,让老师们明确要求,为坚决落实“五项管理规定”统一认识,严格落实标准。

(三)问题导向,自查自检自纠(教导处)

学校将定期、定主题组织教师对标自查,检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列出问题清单,并及时根据问题进行调整改进。

(四)过程督察,力求管理落实(教导处)

学校要加强对五项管理加强过程督导、指导,确保五项管理落到实处落细,同时将五项管理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学校将通过“每日巡视”、专项检查等方式,对“五项管理规定”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提出建议,发掘亮点,跟踪问题,力求过程的落实。

(五)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共育合力(教导处、大队部)

加强学生的五项管理,是落实国家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通过印发家长信,召开家长会,班会等形式,使五项管理的制度让家长知晓,学生熟记,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引导家长履行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督促学生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把握好学生课外阅读、影视片和电子产品游戏等尺度,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五项管理的规定,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六)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实施办法(副校室、教导处、大队部、卫生室、图书室)

睡眠管理

1)加强科学睡眠教育。学校将把科学睡眠宣传纳入到课程、师训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当中,通过体育、心理健康课、班队会、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校长相约30等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宣传睡眠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的睡眠管理。

2)保证学生睡眠时间。首先,明确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十个小时的标准要求。其次,通过家长一封信等方式,指导家长树立科学健康观,形成家校合力,确保学生的充足睡眠时间。再次,学校定期通过访谈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睡眠情况,给出个性分析和有效建议。

3)统筹学校作息时间。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因个别家庭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到校的学生,各班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的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4)合理安排就寝时间。小学生一般就寝时间不晚于09:20,个别学生努力仍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的,家长和教师督促其按时就寝,并针对个体情况调整作业和生活规律。










附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基厅函〔2021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二、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三、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四、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中小学校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五、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中小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注册登记或备案的线上培训网课平台、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确保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六、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七、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与指导工作,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各地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教育部办公厅

2021年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