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相当普遍的,我们在提问中要把握问什么,问谁,问法,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问,深入浅出,结合所教学科和学生进行具体实践,使教师的“问”有助于学生的“学”,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那么如何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提问呢?下面介绍几种方式,仅供参考:
提问,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找寻答案,同时,它又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对提问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多提滥问,如“听懂了吗?”“会唱了吗?”……非但不见效,反而使学生产生厌恶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反复推敲、提炼,去粗取精,使“提问”发挥它最大的功效。下面我就初中音乐第一册的第二课为例,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提问”。
一、通过简单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讲过这样一句话: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这位革命导师是谁?马上话锋一转,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就要看看同学们能否听动这人类的第二语言。”既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无任何教具,只简短的一个提问,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真的去聆听“人类的第二语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它对当前进行的学习活动有着促进的作用。导入时抛出简单的问题,引出“兴趣”这块宝玉,确实是成功了一半。
二、通过引导性的提问,带领学生构思音乐画面
我们初一的新生多是来自农村,他们由于学校教学设备差或缺少专职的音乐教师,有些根本没有上过正规的欣赏课。因此,在欣赏《金蛇狂舞》时,教师可让学生带问题欣赏:“音乐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面?”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场面”中,让学生边听、边想,融入音乐、体会音乐,使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参与。很快,有些学生就达到了陶醉忘情的境地:做出拼命摇船的动作;喊着:“加油!加油!”。乐曲结束后,一位同学说:“我看到端午节那天龙泉溪两岸彩旗飘扬,布满游客,溪上正在举行龙舟赛,参赛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十足,拉拉队更是喊声震天:“加油!加油!”最后是我们对赢了。“又一位同学兴奋的说:“我看到悉尼游泳馆的三米跳台上,熊倪正在努力追赶俄罗斯选手,在关键时刻他以优美的一跳为中国队赢得了一枚金牌,我还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悉尼上空奏响。”
三、通过启发式提问,增强学生的探知能力
受传统教育观影响,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围着教师转,师唱一句,生跟一句,缺乏探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总结时,教师可提问:“通过音乐欣赏,你认为音乐最初应来源于哪里?是人们凭空捏造的吗?”学生当然知道不是,但它来源于哪里呢?就很好的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知:哦,我知道了,像《金蛇狂舞》来源于比赛,那音乐最初不就来源于我们的一些活动?来源于生活?最后教师总结:音乐来源于生活,最终反映生活。使教学不拘束于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增强了学生的探知能力、欣赏能力,促使学生在音乐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现音乐。
各种提问,使音乐课的质量和效果明显提高。这说明音乐课也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