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认真研读了李希贵撰写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其中“回归自信”,仔细读来,觉得很有道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是力量和源泉,是胜利的保证,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心,就如同行驶的船舶没有了燃油而停滞不前,学生一旦没有了自信心,那也就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不断激励学生前进
教学中对于缺少自信心的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抓住他们的优点。如对于有体育天赋的同学,教师要为其提供参赛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活动,但由于他们缺少自信,所以往往第一次亮相是被教师逼迫的,当他们第一次参赛看到自己的成功被大家认可的同时他们就会无形中添增了勇气和力量。当第二次比赛的时候,只要老师稍稍动员他们就会跃跃欲试,所以教师要抓住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他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他们中有的就会主动参与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每一名学生,掌握他们的长处,抓住他们尝试的心理,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敢于挑战自己,敢于登上大雅之堂,让他们真正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内涵。有人说“金子没有人理会它,它也是金子。”但金子不能真正发挥其金子的价值,那与粪土又有何区别呢?所以我们教育者要经常给与学生鼓励和信心。同时我们对这样的学生也要充满信心,这样在我们的全力支持与帮助下,他们才能将他们的才能适时的展现而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此更好地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更加积极自觉的发展,在这个教育转化过程中教师的信任是前提,文体活动是载体,教师的鼓励是不竭的动力,这样缺乏自信心的同学才敢去想,才敢去尝试,才有可能去发挥、去创造、去不断的完善自我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心,去品读学生的心;用自己的梦,去激励学生的梦;用自己的思考,去激发学生的思维。用一份可以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去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尊重、轻松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灵世界,才是我们应当倾尽毕生的所有,去用心追求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