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教育的尝试案例
青岛天山小学 王俊
一、教学背景
在一年级第三课欣赏《鸭子拌嘴》时,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民族打击乐器几乎没有认识的能力,要想让学生听懂一首完全是用打击乐器来演奏的乐曲,谈何容易。所以在欣赏时我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先把音乐里用到的那些打击乐器一一用简单的课件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听听这些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再让学生通过看课件的介召对打击乐器有了初步认知。从而教育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乐器也能演奏出非凡的音乐,最后让当学生在欣赏乐曲《鸭子拌嘴》时,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二、案例过程(片断)
1、打击乐器的力度变化 在音乐中的作用
“鸭群集合上路”是全曲力度最强的音乐,当电脑里播放鸭子老爷爷走在最前面,让所有的学生模仿鸭子走路的姿态跟着音乐走,他们按节奏有力地踏步前进,边走边高兴地说:“嘎! 嘎! 嘎! 嘎!”互相拌嘴,充分感受到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
2、分段欣赏(结合多媒体演示)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小朋友们可以根据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音乐在自己的脑中想象小鸭子在干什么。(播放“鸭子潜水觅食”)
“鸭子潜水觅食”是全曲力度最弱的片断,我用轻而弱的声音启发学生:“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鸭子觅食?”
3、生分组讨论
有的学生模仿模仿鸭子滑动翅膀,把头慢慢潜入水中觅食,有的静悄悄地在岸上等待,有的做出了捉到小鱼时的动作,静悄悄的教室里只有水镲声伴随着孩子们无声的动作,大家立刻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平稳轻松的情绪。
三、 反思
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对我国的民族乐器也能演奏出非凡的音乐有初步的了解,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民族文化,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2、用动作对比来体会音乐力度的变化,不但使低年级小学生感到欣赏音乐充满了乐趣,而且使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力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有了初步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与特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挖掘教材多元化的内涵,逐步渗透民族精神纲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道德品质高尚、有知识、有能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本教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从中听辨打击乐器的表演手法,特别是哪其中两个音乐片断,通过动作来体会音乐力度变化所表现的不同情绪,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