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应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家庭教育的补充 。
教学是一门艺术,家访更是一门艺术。成功的家访不仅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增强老师的工作自信心。那么,老师在家访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至少应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一、 认真备课
经常家访,可以读懂每个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家庭三者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但有一点值得老师们注意,家访前要提前“备课”,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家访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每次家访前,老师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只有提前做好全面的考虑,家访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了解学生
家访前,老师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让家长比较细致而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最终得到家长的认同、理解和信任,提高家访的实效。
三、提前预约
家访前,老师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或时间不充分,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四、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五、内容
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这里,老师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与家长交流的艺术。
成功的家访首先是能让家长接纳你,信任你。因此,第一次见面的讲话,就显得非常重要。
幽默 幽默的谈话不仅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而且能与听者建立亲密的关系。
委婉 说话委婉是指在不便于直接说出本意的时候,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采用同义代替、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本意。 例如某小学生经常吃别人的食品,拿别人的玩具,班主任为此家访时,应该力避“偷”字,改用“悄悄拿”之类,以免伤害家长的自尊。
灵活 语言灵活指说话人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确定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并且在情况突然变化时能迅速地调整其说话的内容与方式。
分寸 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学生性格上的弱点说成是人性上的“污点”,这就是用词不当;或把学生行为上的缺点说成是品行上的“缺陷”,这就是词不达意;或是把学生偶犯的过失错误说成是屡教不改的老毛病,这就是言过其实;或是把学生鸡毛蒜皮的小错误,“陈谷子烂芝麻”向家长“告状”,这就是小题大做……这样谈话的班主任肯定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其结果与谈话愿望正好相反。
六、方式:
家访能否成功,能否调节学生心态,激励学生更加进步,取决于教师在家访前是否研究学生心理,并据此选择恰当的家访形式。
1.报喜式家访 某些学生在学习上或在比赛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此时,家访必有一种激励作用。教师在家访时则应着学生的面,实事求是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表现及取得的成绩,再由学生自己说说取得成绩的过程,使家长、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2.指导式家访 当某些学生因学习、生活和其它方面遇到了困难而苦恼时,教师家访会使学生感到欣慰和安抚,能减轻学生对老师来访的压力,改变家长以为老师家访就是“告状”的想法,形成一种和谐的谈话氛围。这样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而且形成一种无形的合力,振奋其精神,增强其信心。
3.征询式家访 每年在假期前后,对学生班干部、特长生进行家访,与家长探讨家庭教育的经验,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进行家访,与家长共商帮助孩子进步的办法。
4.送温暖式家访 学生有困难或生病在家的时候,心中是很烦躁不安的。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关心。倘若老师和同学带着全班同学们的心意来到生病学生家中,送上一点可口的食品,说上一些贴心、暖心的话语,会使孩子感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爱,从而激发他们为班级争光添彩的信心和决心。
七、家访时应注意教师自己的仪表形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处处为人师表,家访过程中,老师的衣着、言谈举止都要体现一个老师的身份。
八、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
主动家访,防患未然,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每个学期放假前,各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要有计划地进行家访。要提前写好计划,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家访的宗旨是:多报喜,巧报忧,并指导家长有的放矢地考虑和安排学生假期活动计划。
2.新接班的班主任要从接到学生档案起,认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文化修养、家庭环境、亲友情况,以便做到胸中有数。另外,新班主任最好抓紧时间普访,以便尽快掌握学生的情况。
3.发现学生出现异常表现或有不良苗头,老师应及时家访,把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实践证明,做好充分准备的家访不仅能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也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还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能起到协调配合,共同促使学生进步的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在校外的继续。要使家访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家长不同的心理特点,分层次进行。以情感心,以理服人,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家长在愉悦的谈话中转变教育观念,理解老师的苦心,领悟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家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班主任应做细致的工作,勇于探索、尝试,定能收到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