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
一、导入
1、老师特别喜欢旅游,到过许多地方,爬过很多的山,大家看,这是咱们青岛的崂山;这是山东有名的泰山;这是安徽的黄山。同学们喜欢爬山吗?你们爬过什么山?(崂山海上第一名山 泰山皇帝以前爬过的山 你和皇帝一样真厉害 浮山 我也爬过挺累的 你累不累 毛公山上面有毛主席像 鹤山听到了仙鹤的声音)
2、今天我们一起去爬一座有名的山——华山(板书)
指名读2人。
小结:华是个多音字,在读山名和人名的时候读四声。
3、认真看“华”这个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交流,
小结:对,用加加法 熟字加熟字的方法可以记住这个字。
4、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第25课,咏华山,拿出手和老师把课题写完整。板书咏,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137页,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文中是谁咏华山?(寇准)现在寇准和师傅来到华山脚下(画山)正准备爬高高的华山,需要大家的帮助,读准这些词语闯过词语关就能帮他们更快的爬上山顶。(出图片),愿意帮助他们吗?先自己读读这些词,争取一次过关
课件出示:1层:沿着 艰 难 情不自禁 (强调禁读一声) 称 赞
闯过了第一关,寇准师徒沿着山路来到了这儿。
第二关开始了
2层:山 顶 山腰间
再读读这个词 谁能把这俩个词贴在山上相应的位置
“间”怎么记? 真聪明,刚才我们用的加加法,你已经会活学活用了,间这个字我们用的也是加加法
3层: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读音准确 停顿合适。
祝贺同学们读准了长句 闯过了词句关 让寇准师徒很快的爬上了山顶
“岁”怎么记?(山加多的一部分)。你也是用加加法来记。山在岁这个字里是偏旁,叫山字头。齐说。(板书)在写山字头时要注意写的要扁一点儿 宽一点儿山字旁加多的一部分就是岁。
总结学法:我们学习“岁 华 间”这三个字,都用的是加加法 ,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记住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很多生字。请你们拿出本子写一写这三个字。请大家认真看好横竖中线的关键笔画 把字写匀称。
读小儿歌 腰杆要挺直 小脚踩扎实 眼离桌子半臂远 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两指远。师说儿歌 巡视学生姿势
(评价 结构 关键笔画)
3、词语会读了,生字也会写了。我相信大家课文一定也能读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古诗读进去
三、精读课文:20
(一)学习古诗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你刚读课文就知道华山很高,一会儿读读课文你会发现比你想象的更高 交流:引导出句子。
2、书中是这样写的 出示句子(小孩儿) 自己读读 指名读 评价:字音读对了
“吟诵”:(强调读音)看看吟诵两字的偏旁猜猜吟诵什么意思。(读)大家看结合偏旁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词语的意思。
3、现在我们就是站在山顶上的寇准,你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吧 (出古诗) 同位先练一练 指名读
4、刚才在练习的时候我看到这位同学在吟诵时候加上了动作,你给大家吟诵一下吧。
5.大家一起像他这样读一读吧 齐读 老师注意到大家一会儿这样,一会这样(师做动作)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首就是看看自己来的时候走的路)
(二)学习诗意
1、古诗会读了,那古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同学们课文中就藏着这首诗的意思,快在文中找一找。
2、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啊 华山……白云)
再指名读2—3人 评价:真高 不够高
3、我这里有太阳、白云的图片,你能帮老师把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上,完成这幅美丽的画面。
再读读书上的句子,看看画面完成了吗?(画远远近近的山 蓝天 )
4、真聪明,你们不仅了解了课文内容,还完成了这幅美丽的画面。那谁能看着这幅图,背背这几句话。(出示句子:啊 华山……)
5、此时此刻你站在山顶上,会说什么?(学生用自己话)
6、寇准和大家一样看到华山这么高心里激情澎湃,有许多话想说,不由自主的吟诵出了这首古诗(出示:古诗)
齐读古诗
小结:吟诵不仅是读,像大家这样有节奏 有韵味的读就是吟诵。
7、古诗吟诵的太好了,怪不得先生这样说 齐读
(称赞再变红)你得到过什么称赞?2、3人 你称赞过谁?
我们再学着先生的样子称赞一下寇准。齐读
8、师引读最后一段。
9、学写生字 称 (换一换的方法)禾木旁
五、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着小寇准一起欣赏了华山的美丽景色,吟诵了古诗,学习了生字,课后请大家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