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材分析(一)

发表时间:2012-02-24阅读次数:276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小学校历:

2012       2月8  学生上课

201262627日(周二、周三)中小学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74 义务教育段学生暑假开始

义务教育段学校全学期共计22

 

二年级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计10个单元,含盖了小学数学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数与代数领域:

一、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四、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七、去姥姥家——混合运算

八、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

空间与图形领域:

三、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六、图形与拼组

统计与概率领域:

九、统计

实践活动领域:

奇妙的动物世界

户外活动

十、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6、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目标: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课时安排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58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14课时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教科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安排建议如下,供参考。

  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5课时 (1-2周)

  手拉手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课时 (3-5周)

  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2课时  6周)

实践活动

 ——奇妙的动物世界……………………………………………1课时

  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10课时  7-9周)

  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8课时  10-12周)

  做鸟巢

——图形与拼组  …………………………………………… 3课时  13周)

  去姥姥家

——混合运算    ……………………………………………8课时  14-16周)

 庆元旦

——时、分、秒的认识        ……………………………… 3课时  17周)

  我锻炼 我健康

——统计   ………………………………………………………2课时 (18周)

实践活动

        ——我们的户外活动………………………………………………1课时

  奥运在我心中

——总复习………………………………………………………  5课时 (19周)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野营

            —— 有余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的含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余数的含义,教学的难点是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竖式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2)通过操作,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数学思考

体验除法竖式的抽象过程。

3、解决问题

利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

通过分实物,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材编排

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窗一理解余数的含义;窗二学习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的含义:对于两个自然数ab来说,如果ab,则都能表示为aqbr(rb)

    r0时, a÷bq   完全商、整除……

    r0时,a÷bq……r不完全商、余数

为什么要规定rb呢?为了保证表达式的唯一性。不然,表达式就多了。如用5来表示36365×71;如果没有这个规定,365×131365×226……反映到除法上, a÷bq……r (rb),这个规定能保证商的唯一性(最大商)。同时,在运算时我们怎样检验求得的商是否是最大商呢?就用rb

四、单元教学建议

1、深刻理解教材意图,灵活设计、充分操作,让学生逐步感悟余数的含义。

从主题图上就可以明显地感知教材提供的数据材料是相当丰富的。意图是什么?充分积累直观经验。有什么缺点吗?难以准备这么多学具。对策呢?只用一种学具——小棒、乒乓球之类就行。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把这个环节设计成充分的、层次分明的操作活动。

2、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4课时。

 

五、信息窗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信息窗1—分食品

这是一幅小朋友们外出野营的活动图,主体图突出的是几个小朋友们围在一起分食品。通过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平均分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从中自然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主动探索。教材安排了3道例题,红点一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算式的写法与读法;绿点一是红点的巩固,二是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红点二一是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二是有商和余数的单位。

红点1建议: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谈话的方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然后让学生说说从中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联系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合作解决。

实际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分一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分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可以11个地分,也可以22个地分,至于学生怎样分,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要统一要求。

用算式表达分的结果。本题不是先列式,要让学生根据分得的结果:每人2个还余1个,想办法用算式表达这一分的结果,从而教学读法。

明确算式各部分的意义并学习读法。对于9÷4=2(个)……1(个)这个算式,要让学生先解释各部分的意义并试读,最后教师在进行讲述。

 

绿点教学建议:

所有的食物要动手分。记住:结果和余数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分出来的。当然不一定分原物,可用小棒代替。

有选择的解释意义和阅读算式。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分法及所列算式,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注意学生是否能正确读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感受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教材用了“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真多” 来启迪学生体会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真的有很多,而这些问题用原来的除法知识解决不了,从而感受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