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分析(一)

发表时间:2012-02-24阅读次数:213

校历: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小学校历如下:

201222  学校干部到校

          2月3  教师到校

27  学生报到          

28  学生上课

2012626日、27日(周二、周三)中小学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74 义务教育段学生暑假开始

义务教育段学校全学期共计22   义务教育段学生暑假8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包括: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 除法估算、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

2、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回顾整理)

3、年、月、日 (24时计时法年、月、日的认识)

4、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空间与图形领域包括:

1、对称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

统计(平均数的意义及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实践活动    点击双休日和饮水情况调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6.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7.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9.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目标: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三)解决问题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情感与态度目标: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实用价值。

2.在研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注意问题:问题解决始终是教材编写过程中所要体现的重要特点。

本册教材继续在每个信息窗后以“卡通问号”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生新知的习得应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这一编写特点。这样做,会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将“双基”的培养融入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必要性及应用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高层次的数学思维能力,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对本节课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问题口袋”记录存储,留待今后研究,保护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也为今后的问题解决做好了铺垫。

四、课时分配建议

本学期教学时间 17-18周,每周5节数学课。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20课时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教科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数建议如下,供参考。

  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12课时

  体操中的美

——对称…………………………………………… ……………… 2课时

  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  ………………15课时

  我家买新房子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课时

实践活动

    ——点击双休日……………………………………  ………………1课时

  走进天文馆

——年、月、日  家居中的学问 ……………………… …………6课时

  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小教练

——统计  ………………………………………………………3课时

实践活动

      ——饮水情况调查    ………………………………     ………1课时

 回顾整理

——总复习………………………………………………………… 5课时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解决连除、除加、除减(包括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问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目标:

1、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能通过估算对结果作大致的判断,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的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渗透估算,特别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借助估算对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判断,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连除、除加、除减(包括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编写的主要特点:

1、从孩子的视角选取了具有现实性和地域性的素材。

国际果蔬博览会是一项新兴的正在蓬勃发展的国际会议,即使孩子们不熟悉,从来没有参加过,一听题目就想去了解,充满了好奇,以孩子采访的形式展开对果蔬会的了解,拉进了素材与孩子的距离。同时,各信息窗中情境的在画面中以不同的横向、纵向或辐射状的铺开多纬度的采访情境,扩大了信息量。

2、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安排内容,给学生留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单元中,学生已掌握了有关的计算,特别是探索的方法已比较清楚。因此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时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在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中不再细分成退位和不退位的,在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中,也不再细分繁琐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解决问题。在本单元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基础,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如探索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只提供关键性的探索思考问题“百位上的1除以8不够除,怎么办?”,再通过小电脑的提示“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引起学生对与已有知识不同之处的思考和注意,解决本知识的重点问题。

3、将混合运算的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

本单元涉及到了传统教材中的混合运算,安排在除法单元中一方面可以分散难点,突出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混合运算在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意义。

4、注重知识系统整理。

在本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回顾整理,内容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将两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便于学生将学习过的分散的知识进行回顾并系统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对知识不断回顾整理的习惯。

本单元设有三个信息窗:信息窗一_走进果蔬会,借助小记者对苹果、梨、枣和葡萄果农的采访介绍,引起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探索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信息窗二_采访果品加工厂,通过果汁、果脯、干红葡萄酒这些加工情况的介绍,引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信息窗三_采访果品包装车间,通过介绍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情况,引出连除、除加问题,通过自主练习学习除加、除减(包括带括号的)等混合运算。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教学时,要注重结合教材创设的“大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的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

2、重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本单元的教学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发展,学生已有一定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经验和一定的探索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新知识,并能不断地联系旧知识迁移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可以合作探索。

3、重视估算。

估算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方面的目标,更是意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要把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能通过估算对计算的结果作大致的判断。计算结束之后,也要有意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让学生体验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时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计算技能方面的评价,要重点考查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算理、算法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对计算速度不宜提过高或统一的要求,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二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评价。比如,估算的意识和能力,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等。三是考查他们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2课时。

(三)信息窗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介绍“国际果蔬博览会”引入,然后出示该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先从整体上说出情境图的主要内容,再具体到每个小情境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可以让学生编成一个小数学故事。然后让学生从情境中、从故事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

 “合作探索”中红点部分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绿点部分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红点问题和自主练习1-4题;第二课时  绿点问题和自主练习5-9题。

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学生是首次遇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可以先从旧知入手,复习459÷3868÷6,回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最高位够除得除法。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信息,分析列出算式,对于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笔算的方法。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为什么要看前两位?商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让学生进行讨论,理解算理和算法。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该题笔算时有余数,如果学生表示结果约为80,是可以的;如果学生估算出结果,也是可以的。要让学生充分练习。

“自主练习”第2题是结合鲜鱼晒鱼干的情境来应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注重让学生分析交流题中所包含的数量间的关系,得到求445千克鲜鱼能晒成多少千克鱼干就是求445千克里有多少5千克,用除法来计算。

4题以幼虫变蝴蝶的科学知识呈现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将数学与其它学科知识整合,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5题是判断题,包含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在笔算时常见的错误。本题可以适当往后放,在学生会算以后在找错。练习时,在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错了,进行分析。在改正之后,引导学生讨论“做除法应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时认真细致、做完后验算的学习习惯。

6题是一道判断商的位数、估算及笔算相结合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注意巡回指导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组织学生交流时,可重点让学生交流商的位数,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全班同学掌握商的位数的判断方法。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判断商的位数的类似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发现的判断方法进行判断,进行巩固应用。同时,可引导学生在以后计算的时候可以先判断商的位数,对商的结果作大致的判断,然后再笔算,培养有条理计算的学习习惯。

7题是综合性的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找出最近的路,学生可以逐一找出每条路,通过计算进行比较;也可以根据数的特点进行估算。在计算平均每分钟至少要走多少米才能准确到达的问题时,注意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思考:至少要走多少米,应选择最近的路走,找到最近的路的路程,再算平均每分走多少米。这样体现计算的必要性,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8题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洗相片付钱的问题。练习时,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冲洗相片的情况,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和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洗单人照需要多少钱等简单的问题,并独立地解决。

   “聪明小屋”是一个联系实际的用重叠现象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想知道够不够,可以先算算种了多少棵,与38棵比较就知道了。在计算种的棵数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40棵,一种是36棵。对学生出现的情况,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36棵而不是40棵,从而发现重叠现象的规律。本题可以适当增加练习:(1)每边种3棵?4棵呢?(2)如果是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呢?

信息窗2——采访果品加工厂

教学时,教师可以接着第一个信息窗的情境介绍果蔬会展出的产品,引入果品加工的情境。然后呈现小朋友到三个果品加工厂采访的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解决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第二个红点部分解决商中间有0的特殊情况_被除数中间也有0的除法;第一个绿点部分解决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第二个绿点部分解决有余数的情况下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红点12和自主练习124  第二课时绿点12和自主练习3  第三课时 自主练习5-9题。

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先估算大约是多少,明确商是100多,是三位数;再让学生去笔算。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去探索,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不会算了;有的可能出现计算错误,商是两位数;也可能有的计算正确。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学具操作。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抓住学生的矛盾:为什么估算出商是三位数,而结果却是两位数呢?引导学生思考关键的环节“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教师再适时地讲解用0占位的意义。在学生列竖式时,不必统一要求,两种方式都可,但必须要求学生数位对齐,格式规范。

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地探索,先进行估算,再尝试计算。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师生围绕“算完了,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讨论,思考为什么还要接着算下去,进而思考“接下去该怎样算?”,让学生理解十位上的0除以2,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写0。学生在列竖式时,可以通过比较两种书写形式,在肯定都可以的情况下,让其体会简便的写法。

教学两个绿点标示的问题时,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商中间有0的除法,所以这部分教学时,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这部分的教学要注意三点,一要结合实际问题理清算理——末尾为什么要添上0。二要注意通过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和验证。在教学完两个绿点的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本信息窗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能够发现,在除法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被除数上商几,不够商1,就商0。绿点学习后课增加专项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是基本的练习题目。练习时,教师可以做适当地补充,也可以对题目的要求进行扩充。要让学生练习时充分说,开始学习不要图快,说清算理,再计算。先判断商是几位数,不计算结果判断商的中间是不是有0,进行估算。

4题是一道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学生可能进行估算,得到平均每天看50页,也可能笔算得到平均每天看50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使学生明确需要把50调整为51页,体会调整的必要性。

6题是一个需要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是对前面乘法单元中的混合运算的巩固,也是为下一个信息窗学习除法的混合运算作铺垫准备。练习时,要注意让学生知道先要梳理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先计算谁的年龄,再计算谁的年龄,最后把计算的年龄填写在表格中。该题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判断计算的正确性。

8题是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是道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交流,最多需要多少钱可以怎样选择铅笔和笔记本,从而知道价格最贵的钢笔和笔记本就是付钱最多的。

9题是探索、发现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计算,再比较每组算式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发现算式的规律。其规律是:一个数乘以5就等于这个数乘以10除以2。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规律只要合理就行,不必把结论性的要求教给学生,也不必作统一要求。

可加一项要求:你能不能也写出几组这样的题目?

信息窗3______采访果品包装车间

教学时,教师承接前面信息窗的采访活动,介绍小记者的进一步采访活动,然后呈现小记者在包装车间采访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包装流水线上和工人介绍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引入对连除和除加(有括号)问题的探索。

“合作探索”中红点部分解决连除问题;绿点部分解决除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问题。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红点1和自主12题;第二课时 绿点和自主练习3-5题;第三课时6-12题。

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时,要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通过交流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列出算式。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不必统一规定。对于连除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并结合题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确综合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体会从左向右计算的必要性;对于960÷(2×4)的方法,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含义,知道要先算什么,联系题目的含义理解先算小括号里的必要性,知道运算顺序。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不要求学生必须用两种方法解决。

解决绿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在红点问题探索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求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分析思路,逐步地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问题。学生同时可以自主地选择分步或列出综合算式,同样结合题意体会先算小括号里的必要性。

自主练习第1题一样是配合红点的知识巩固连除的混合运算应用的题目。练习时,要着重于分析思路的交流,让学生说说每步的含义。该题可以用90÷2÷490÷4÷2,但是每一步的含义不是容易表达清楚的,对学生不必作过高的要求。

2题是关于葡萄酒包装问题的题目,是信息窗情境的延续。练习时,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图表,理解题意,知道解决什么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在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算出来的,怎样想的,及每一步的含义。

3题是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题。通过该题要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知道:只有乘除法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除加、除减时,先算除法;有小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

4510题是与合作探索中的混合运算相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因为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基础,练习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分析完成,注重让学生交流分析思路和策略,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能力。

8题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注重训练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策略:要想知道1200之前能否赶到新区,可以先知道从古堡到新区走了多少小时,再与从8时到12时经过的时间进行比较;也可以用从8时到12时的4小时内能走的路程与古堡到新区的路程比较等多种方法解决,只要方法合理,都应肯定。

11题是学生参加夏令营准备矿泉水和巧克力的情境。练习该题时,要在学生对图意充分了解之后解决图下的两个问题。对于第一个小题的解答,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能算出来,但还要注意能根据计算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第二个小题中第二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第一问的答案。在做完该练习时,可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有关体验增长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顾整理

教学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筹备联欢会需要做哪些事情,在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后,出示该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弄清图中的小朋友筹备联欢会时做了哪些事情,然后可以按顺序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教学左面板块时,让学生先解决分组的问题,进行先加后除(有扩号)的混合运算知识的复习,教师可以结合分组的不同情况,进行开放性的练习。然后,可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上面的板块时,由准备桌子入手,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知识的复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判断商的位数,再估算,然后再笔算。也可以将该情况设计成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如果每张桌子坐2人、3人……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的练习。最后,可让学生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判断商的位数、估算及笔算的方法。

教学右面板块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数榉、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问题的答案进行验证。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使素材更适合当地学生的实际。

教学下面板块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除法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整理方法。

“综合练习”第5题是一道综合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明白图意,知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时间和路程的发展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知道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让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信息。对于第二问,需要学生进行合理的估算,学生的方法可以是根据2小时行的路程估计170千米需要1小时多,也可以根据速度估计170千米要1小时多等,进而想到现在的时间再过约2小时大约是几时。学生估计10时多或接近11时到都是可以的。

7题是一个可以用除法知识解决的周期性问题。学生在探究时,可能采取的方法会很多,比如:学生可能采取100÷7=14……2的办法,或者采用图示:(假设今天是星期四)

④⑤⑥⑦①②③④⑤⑥  

⑦①②③④⑤⑥⑦①②

③④⑤⑥⑦①②③④⑤

   ……。

采取的办法只要合理就行。

8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学生选择哪种船都可以,但要说明理由,寻求速度快或经济等,这样有利于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9题是一道估计的题目。两幅图呈现了两种估计的策略:一种是先取8粒大豆,称得2克,再称这一袋大豆250克,根据8粒大豆2克来估250克大豆大约多少粒;一种是将一袋大豆大约平分成4份,再将其中的一份平分成4份,数出其中的一小份是62粒。练习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图意,理解所呈现的两种方法,然后再利用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教师还可以作扩展,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一袋大豆的粒数。

10题是关于购物的问题。不只是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最优化。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地解决,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比较出最多的买法,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尽可能多的买成箱的果汁,享受批发价,买到的果汁才会最多。

11题一道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并找出规律,如果学生有困难,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或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该题中,第(1)题的规律是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第(2)题的规律是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多1;第(3)题的规律是偶数位置的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奇数位置的数是前一个数的一半。

聪明小屋是一个组合问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找到不同的搭配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规律有顺序地寻找。该题共有9种搭配方案。

我学会了吗?

该图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在图书室里整理修补图书,准备将图书捐给希望工程的情境。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的解决教材中提出的3个问题,并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学生再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献爱心的教育。同时,在评价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与反思,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二、体操中的美

           ——对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

2、学生能根据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二)数学思考核解决问题目标:

   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二、教与学建议:

    和平移、旋转一样,轴对称也是对图形进行变换的方法之一。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是他们上学期已经认识的对称现象及初步认识的简单图形,如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圆等几何图形是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基础。

具体教学建议:

    1、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不是从概念中获得的,只有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才能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清晰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准备一些例题中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描述时,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不规范、不科学的,如“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不必刻意纠正,只要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就可以了。

   规范的概念: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注意对称现象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教学时,可从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的对称现象入手,让学生观察一组实物图,回忆它们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是对称的”。再逐步抽象,由实物(立体的)观察引入对平面图形(平面)的观察。但教师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数学上所研究的轴对称图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特征,后者是指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平面图形,二者不能混同。

    3、关于对称轴。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叫对称轴。但由于直线的概念学生还没学。因此教材只在图中出现了“对称轴”这一名词,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只是让学生有所认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对折,指出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即可。不必提高要求,让学生找出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自主练习第3题,是一道要判断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自主判断,对直接判断有困难的图形可组织学生用折纸的方法验证自己的判断。

    自主练习第5题要求学生判断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可以让学生将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交流,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是这样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说出将一张纸对折,剪出图形的一半,将这张纸展开,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6题安排在点子图上画,主要是因为画轴对称图形是一个难点,需要一定的空间观念作基础,用点子图作辅助,能降低操作的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三、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材地位:

1、已学的知识。有三个:一是表内乘法;二是百以内数的加法口算;三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本单元的知识。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用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后续学习的知识。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

   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学习小数乘法的基础。

乘一位数和乘两位数的区别就是乘两位数时,要用十位上的数乘,得多少个十。以后学习的乘三位数、四位数,那些只是数量的增加,并没有方法的改变。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等于是学习乘法的关口,而它的关键就是建立“要用十位上的数乘,得多少个十”这样的认识。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的关键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的定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数学思考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发展抽象思维。

在探究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目标

在提出并解决简单的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产生不断改进算法的欲望,并在尝试、探索中有成功的体验。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略)

1.主题鲜明有趣。

本单元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美丽街景为题材,展现了“市府门前”、“街心花坛”、“观光塔下”、“街道夜景”等一系列情境,体现了城市的繁荣、家乡的美丽,借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加强口算和估算。

本单元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把口算、估算、笔算分开学习的编排体系,而是把口算、估算、笔算均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齐头并进,同时出现,具体到每个问题时又各有所侧重。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空间。如解决第一个信息窗中的第一、二个红点问题时,虽然多种策略同时出现,但侧重于口算;解决第三个红点问题时,以笔算为主;解决第二个信息窗中的绿点问题时,虽然提供了多种解题策略,却突出了估算的策略。

3.扩大学生思维空间。

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上重视突出基本方法、基本计算的教学,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材分别在三个信息窗各安排了一个红点解决: 第一个红点问题的计算,各部分积都不进位,重视基本的方法,突出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第二个红点问题的计算,简单的进位乘法,解决一次乘进位的方法;第三个红点问题的计算,稍复杂的连续进位乘法,放给学生自主解决,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利用迁移规律探索计算方法。

4.练习素材的选取广泛有趣。

练习选取的素材是丰富多彩,有反映校园生活的订做校服、运动会彩排、购买体育用品等;也有反映家庭生活的购物、水、电、气的收费等;有反映农村生活的植树、装运粮食、摘运水果等;也有反映城市生活的宾馆收费、停车场收费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减少呆板的机械性的单纯技能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观光市府大楼的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一个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创设了小朋友来到街心花坛游玩的情境,进一步学习简单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三个信息窗,围绕“观光塔下”这个主题,学习稍复杂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四个信息窗,以“街道夜景”为主题,引发学生综合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问题。

 

 四、单元学与教建议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一系列美丽街景组成的“情境串”,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要避免孤立的计算教学,把解决问题与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2.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知识,教材在安排时注重了基本的方法的探索。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基本的计算方法。对于稍复杂的计算,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讲解,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利用迁移规律探索稍复杂的计算方法,经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求学生会计算,不提速度方面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5课时。

 五、信息窗解读

信息窗1:整十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是单元学习的重点,窗1中的第3个红点是教学的关键。

信息窗2:简单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2可以迁移。

信息窗3:较复杂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除混合运算。

信息窗4: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信息窗1——美丽的街景

学习内容:整十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本信息窗设计了4个红点,1个绿点共5个例题。

(建议用3--4课时)。

本情境图呈现的是两位同学到市府大楼前参观的景象:高耸的市府大楼、漂亮的街灯、欢庆的气球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由于大楼宏伟高大、街道很长,气球比较多,这些信息都无法直观的表现出来,采用了对话、表格的形式展现这些数据。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到过什么地方游玩?看到了些什么?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然后出示市府门前这一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为了建立“用十位上的数乘的多少个十”的认识,教材先安排了两个例题作铺垫。

第一个红点:右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算式 40×20  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解决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之后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在探索“40×20的口算方法时,教师可放手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只要算法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第二个红点:左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算式 22×30  学习整十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解决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估一估,了解结果的大致范围,然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

通过这两个例题总结出一个数乘整十数,等于这个数盛一位数,积末尾添“0”,即得到若干个十。

关于这两个例题的教学建议

 

第一、二个红点问题时,虽然多种策略同时出现,侧重点是口算;提倡口算方法多样化。

在实施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我们给老师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教学建议:
第一,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出计算的方法;
第二,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第三,老师要善于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挖掘不同算法的思维价值;
第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在学生的质疑、辨析中促进学生对自己方法的反思和提升;
另外,教师有责任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推荐一种比较好的算法,帮助学生进行再次选择。

 

第三个红点: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算式 23 ×12  学习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这是本信息窗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是重点的关键处。

解决第三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信息并列出算式后,先让学生自己去算,学生可能估算,可能是口算,也可能有的用笔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重点要落在探讨笔算的方法上。学生可能按照口算的算理写成了两个竖式,用关键性的问题“怎样将两个式子合并成一个算式?”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重点——第二个部分积的位置的写法,理解第二部分积个位上的0不写的理由。这一问题是本信息窗的重点。

 第四个红点:市府办公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算式 32×21  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及学习乘法的验算。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对采用笔算这种方法的学生,重点让他们讲清第二个部分积的位置。

 绿点:新闻大厦有多少间办公室?算式 24×20 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解决绿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写竖式,一般学生想不到简便的写法,教师可以提示、引导,然后通过比较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比较简便。

自主练习:共安排了9道练习题。

3题是一道不典型的两步题,第二步不计算,只要求比较。解决问题之后可再追问一句:不够。还差多少棵。这样就变成了典型的两步题,推着学生的思路向两步迈进,以适应第34窗大量出现的两步题。把难点分散。

3题创设的是一幅种树的情境。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800棵树苗够吗?”这一问题,需要计算“种21行树用多少树苗?”再与树苗棵数进行比较。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4题是一道基本的练习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判断积是几位数,再让学生独立地计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重点说出第二个部分积的个位书写位置。

7题是一道填表题,呈现的是海洋小学三年级校服订购单。练习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的意思,然后再来估一估每种号码总价可能是多少,再计算填表,注意合计栏的填写。

9题创设的是养蜂人在槐树林放养蜜蜂的情境。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画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解答第一个问题,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答的,怎样计算的,注意观察学生竖式的写法,通过比较要让学生体会简便的形式。

2、信息窗2——漂亮的街心花坛

学习内容:简单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本信息窗设计了3个红点,也就是说三个例题。

建议4课时

本情境图呈现的是城市街心花坛的场景。通过花坛、喷泉及灯柱等景物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安装工人的对话和信息牌标注的形式呈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第一个信息窗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理清图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第一个红点:“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算式27×23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是本信息窗的重点。

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判断结果的大致范围,然后再让学生列竖式解答并汇报交流自己的算法。这里要突出的是简单的进位。学生可能有交换因数相乘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同时告诉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渗透乘法交换律。

第二个红点:“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算式 22×28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第二个红点重点是估算,应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这是本红点的重点),也就是要突出估算的策略。

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确,该问题只要知道大约用了多少花盆,不需要准确的结果,所以估算就可以了。再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的。需要指出的该题可以“2220  20×28=560,也可以“2830  22×30=660,还可以“2220  2830  20×30=600

第三个红点:还剩30根这样的灯柱没安装,这些灯泡够吗? 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第三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意,明确要解决“装30根这样的灯柱,够吗?”这一问题,可以用一共买了多少个灯泡与装30根灯柱需要的灯泡数进行比较;也可以算一共买的灯泡数能装多少根灯柱与30根比较。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该问题的解决一是让学生通过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二是学生在列式计算时,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三是不必提出“归总问题”的概念,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思路训练。

自主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目。

5题呈现的是同学们到果园摘苹果的情境。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看图编一个包含数学信息的小故事,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7题呈现的是汽车运载苹果的情境,是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地分析解决,在组织学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该题可以先求出两辆车一共运了多少千克,再求平均一辆车运多少千克;也可以先求平均每辆车运多少箱,再求运了多少千克。这道题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8题呈现的是学校运动会入场彩排的情境。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花束队、鼓号队和彩旗队的列数及每列的人数。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本校运动会上入场或平日做操站队等情况,再出示该画面,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要想知道调整后每列的人数或排成的列数,先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进行交流,重点说说解题的思路。

“聪明小屋”是一道排列组合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本题可让学生先用列举法把所有情况列举出来,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培养思维的有序性。该题共有8种情况:飞机—汽车—飞机;飞机—汽车—火车;飞机—火车—飞机;飞机—火车—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轮船—汽车—火车;轮船—火车—飞机;轮船—火车—火车。

3、信息窗3——壮丽的观光塔

学习内容:较复杂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除混合运算。

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也就是两个例题。建议4课时。

本情境图呈现的是同学们到观光塔观光游玩的情景。提供了登观光塔的人数、门票的钱数以及经过路口的车辆等丰富的数学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通过工作人员、观光的学生以及交通民警说出的。

教学时,可从参观观光塔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种种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发现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第一个红点: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塔观光? 算式 28×39  学习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第二种方法一定要出现---估算的策略。

该部分的计算内容在计算过程当中都有进位,且与进位数相加再进位。如2839928时,乘个位上的数得到72,乘十位上的数得到1818加上进位数7所做的加法需要再进位。教学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再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第二种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应加以引导,主要是为学生的估算策略打基础。

第二个红点:运用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6张票,100元够吗?算式30÷2×6 30×(6÷2)再与100比较,学习运用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训练。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