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设导语,引出课题
1、你最佩服的人是谁?为什么?
2、同学们敬佩的人大多是名人和自己的亲人。有一位名叫章武的作家,他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想知道原因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
3、看着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还有什么想问的吗?请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不连贯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反馈:
(1)褪色 扫帚 沏茶 颇有 瘦削 黝黑
(2)顶天立地 层层叠叠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废
炯炯有神 豁达开朗
想想,每一组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人物:天游峰上扫石阶的老人、“我”
主要内容:“我”在登天游峰时遇见了一位扫石阶的老人,便和他交谈了起来。通过交谈,认识了一位热情爽朗、自信豁达的老人。
三、走近老人
1、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俗话说要了解一个人,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老人的语句,圈出重点词,可用一两个词简要写写批注。细细体会,从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2、学生默读批注,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感悟,这是一位 的老人。
外貌描写(第3、8小节):
(1)“我循声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 抓住“精瘦”体会老人辛勤劳动;
▲ 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的节俭,长期在外劳动,风吹日晒才会褪色
(2)“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
▲抓住“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
▲ “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很健康。
(3)小节:这确实是一位非常朴实、工作辛劳、精神矍铄的老人,这是老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朴实的外表下又藏着一颗怎样的心呢?我们继续交流。
动作描写(第4小节)
(1)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抓住“引”“沏”体会热情好客
(2)外表很朴实,但内心热情,还想着为偶遇的客人沏茶,这是老人给我的第二印象。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又浓又热的香茶仿佛一股暖流,我们开始品茶谈心。引读“如今……”
对话描写:(第5-12小节)
(1)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抓住:“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读好句子。(看图)
▲老人的真的那么轻松,真的不累吗?
天游峰的扫路人工作苦、生活累。方法:先走进课本寻找有关词句作为依据,再结合生活中的体验、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顺势学习2、7小节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学习破折号。
2、出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这句话写出了天游峰很高很险。”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作者把“石梯”比作“银丝”,说明天游峰很高很险。 “九百多级”:(结合教学楼的高度,感受:30楼左右)体会高。“飘飘悠悠” “银丝”“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体会险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这句话中的“终于”、“好不得意”也能反映出天游峰很高很险。配乐读。
3、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 “九百多级, 九百多级, 一千八百多级” :体会天游峰很高。
▲ 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体会游客的累、难。
4、想到那些成语:悬崖峭壁、突兀森郁 崇山峻岭 危峰兀立 峰岩重叠
读书不仅要读语言文字,还要读标点符号。这节中有一个省略号,你能读懂它吗?从省略号中读出了老人扫路的辛苦。老人扫路的时间长。为省略号省去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十年、几十年--------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扫着天游峰的高耸入云的石阶。他太了不起了!
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扫呀扫呀,他究竟扫了多少个石阶,扫帚知道;他究竟扫了多少个来回,石阶清楚。请大家捧起书,再来读读这一节,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受。
“顶天立地”、“九百多级”、“一千八百多级”、“层层叠叠”这些词语从正面写出了天游峰的高与险。“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些词语写了游客们登天游峰时的反应,从侧面写了天游峰的高与险。游客们登天游峰时个个是有备而来,轻装上阵,然而攀登了一阵后,个个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有的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老人累不累?
对比读: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 (老人“不累,不累”)
我“终于登上”“好不得意” (老人“不累,不累”)
游人“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老人“不累,不累”)
▲ 老人为什么不累?(连续反问)
“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展开想象,扫什么?看什么?
感悟:老人对山的爱、对工作的爱(奉献)、乐观豁达
(2)小节:说得多好啊!是因为爱,对大山的(爱)对工作的(爱)!是一颗爱心!一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爱心!因为有了这颗火热的爱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不累);再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不累);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他——(不累)。
是呀,不累,不累,老人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中包含了老人多少的辛劳,怎样的奉献之心,对山怎样的爱啊。
(3)怪不得听了老人的回答,我“倒抽了一口凉气……”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②能不能换成“我不禁惊讶地叫起来。
(4)出示: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体会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更能从中体会老人对生活的热爱。
▲ 抓住、读好“悠然”
▲我能舍得走吗?(我舍不得走)舍不得什么?
(5)70岁的老人,已是退休的年龄,该安享晚年了,可老人却仍然舍不得离开,仍然在山上过着清苦的日子,依然无私的奉献着。看着眼前这个外表朴实无华,内心特别满足的老人,我终于完全被他感动。我激动不已,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读——
师:对!一个“紧紧”,一个“再”字,确实表达了作者对扫路人的敬意!还有吗▲ 我是不是在耍老人?现在70再30,可能吗?(寄托美好愿望、寄托祝福)
(6)老人怎么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 抓住:朗声大笑,什么样的人才会朗声大笑?(开朗、自信、豁达)
▲ 有感情朗读句子
(7)是呀,是那份自信,那份乐观,是老人那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每天早晨——,上山——)(每天傍晚——,下山——一上一下——)而不觉得累。是老人那份豁达开朗的心胸产生的爱,他(扫一程。——)是老人那份豁达开朗的心胸,明明七十岁了,却舍不得离开(喜欢这里雪花泉的水,自家种的——呼吸——有花鸟作伴)。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所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陪伴我回到住地。
(8)学到现在,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身体健康、朴实无华、勤劳善良、神采奕奕、吃苦耐劳、精神矍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
(9)正因为老人有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老师不禁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位乐观豁达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好吗?
(自信快乐生活,踏踏实实做人。)
(乐观一些,生活永远都会对你微笑!)
三、课堂小结
1、这就是这个外表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老人给我们的启发,这样的普通劳动者还有很多,例如《泰山的挑山工》《峨眉山的铺路人》《森林的守夜人》……他们不顾世俗的偏见,对工作勤勤恳恳,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所有的人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2、我们虽然离开了老人,但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会鼓舞我们学会用最怎样的状态面对生活,真正陪伴我们走过一生。
3、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样一首诗:《快乐的思想》(选自《七彩阅读》)
做每一件事,
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
就像把一盏盏灯点亮。
砍柴的时候,
想着的是火的诞生,
锄草的时候,
想着的是丰收在望。
与你同行,
想着我们有共同的理想。
跟你分手,
想着会师时候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