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筷子舞》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2-04-09阅读次数:1536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十一册
第二单元   歌(乐)曲《筷子舞 》
学校    天山          姓名     陈雯   
一、作品分析
《筷子舞
教材及作品分析
信息备注
创作背景
    在节日喜庆的宴会上,蒙古族人民常常敲击碗筷以助兴,筷子舞由此而产生。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作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双手各持筷一束,和着众人的歌声和各种敲击声,在跪、坐、立等姿态中,随着腿部的屈伸、身体的扭动,用筷子击打手、臂、肩、背、腰、腿、脚等部位,间以击打地面动作,边打边舞。动作敏捷,干净利落,节奏感强。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蒙古族忌讳在吃饭时敲碗筷,而鄂尔多斯的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个盟)一反这个习俗。筷子舞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也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组成部分。
曲式特点
    本课《筷子舞》这首乐曲是一首鄂尔多斯民歌。它由四个乐句组成。其音调以五声羽调式为基础。乐曲的前两个乐句,其节奏比较平稳、均匀,而后两个乐句则显得跳动、活泼。 经过编配,这首乐曲呈复调形态。伴奏声部使用了打击乐器。它很好地配合了乐曲的律动及情绪。
筷子舞慢舞稳 重深沉,快舞则飘洒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部位,场面轻松热烈。
课时目标
蕴含的
情感
    通过学习,了解《筷子舞》是蒙古族的舞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涉及的
知识
    1、通过合作演奏,使学生在演奏中做到节奏准确、速度稳定、声部间和谐均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演唱、竖笛吹奏完成二声部的旋律表现,进一步感受蒙古民族的音乐特色。
提升的
能力
    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是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其他教学资源提供
    《筷子舞》视频、蒙古舞蹈视频
二、演奏处理:
    依据歌(乐)曲的风格特点及学生基础,你认为该歌(乐)曲在教师演奏方面应采取哪些伴奏方式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演唱处理:
    依据歌(乐)曲的风格特点及学生基础,你认为该歌(乐)曲在演唱方面应该注意哪些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重难点、更好将歌(乐)曲唱好、唱美?
 
四、课时备课:
课题
筷子舞
课型
综合
年级
六年级
课前准备
课本、打击乐器、竖笛、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一、兴趣导入,创设情境
1、漫谈蒙古族。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蒙古族的音乐,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有了哪些了解?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走进蒙古包。
    同学们对蒙古族的知识了解的可真不少,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草原,走进蒙古包,一起去蒙古人的家中去做客,大家跟我一起来吧。
二、体验音乐,表现旋律
1、教师弹奏《筷子舞》一声部旋律,学生感受体验音乐。
    师:听,蒙古包里传来了美妙的旋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2、学生跟琴演唱一声部旋律。
    师:这段旋律好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随琴有感情的演唱一下旋律。
3、教师用双手加入二声部弹奏,让学生感受两个声部配合的效果。
    师:这段旋律非常优美,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下,相同的音乐,现在这一遍跟刚才听到的音乐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4、学生用竖笛吹奏二声部旋律。
    师:音乐更加丰富了,是因为加入了二声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拿起我们的竖笛来吹奏一下二声部的旋律。
5、师生、生生二声部配合,教师加以手势辅助指挥学生准确的表现两个声部的旋律。
三、合作表演,培养兴趣
1、出示课题,欣赏《筷子舞》。
    师(出示筷子):筷子我们大家都认识我们每餐都用它来吃饭,而在蒙古族,筷子是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时最喜爱用的道具之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蒙古族的《筷子舞》(出示课题)
    让学生欣赏《筷子舞》表演的片段。
2、学生练习敲击筷子舞的伴奏谱。
    师(出示筷子的伴奏谱):你们想不想学一学筷子舞的动作,跟他们一起来跳舞?
    现在我们看都的,是为刚才我们演唱的旋律编配的,请同学们拿起你的铅笔和竖笛代替筷子,一起来练习敲打一下这个节奏。
3、学生和着音乐,模仿简单的筷子舞动作进行表演。
4、说说生活中的打击乐。
    师:刚才我们用筷子来为蒙古族音乐伴奏,除了筷子,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为乐曲伴奏?
5、学生练习敲击盘子和塑料桶的节奏。
    师,同学们刚才说了那么多生活中可以用来敲击伴奏的生活用品,开来大家都非常富有音乐创造力,请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两样东西?(出示盘子、塑料桶)今天我们还将用到这两样东西来为刚才的音乐伴奏,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盘子和塑料桶的伴奏谱。
6、学生和着音乐,用盘子和塑料桶为音乐伴奏。
7、草原狂欢夜。
    看呀,蒙古族人民热情的邀请我们跟他们一起狂欢,让我们把分组将刚才练习的所有的音乐表现方式编排一下,跟他们一起去狂欢吧!
    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自由排练,然后进行集体合作展示。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筷子舞》只是蒙古族传统的舞蹈的一种,蒙古族还有很多种类的舞蹈,如:“安代舞”、“盅碗舞”、“马刀舞”、“鄂尔多斯舞”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由学生表演的蒙古族舞蹈,感受一下,它跟筷子舞风格的相似之处。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跟蒙古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并且了解了蒙古族的舞蹈“筷子舞”。蒙古族音乐、舞蹈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更深一步了解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挖掘,去了解,将来我们再来更深一步交流。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对蒙古族的音乐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走进草原,深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准确的表现旋律是进行音乐活动的基础,而演唱二声部不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将二声部旋律让学生用竖笛代替,降低了演唱旋律的难度,同时因为竖笛的加入反而使得旋律表现更加丰富。
 
通过观看《筷子舞》的表演,使学生了解蒙古族舞蹈的风格,,为后面的模仿筷子舞动作进行演奏表演奠定基础。
因为六年级学生表演欲不强,因此在此环节我只让学生用几个简单的筷子舞动作来进行演奏,既能激发了学生的演奏兴趣,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
将打击乐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进行盘子和塑料桶的伴奏型的演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为解决本课难点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最后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完整精彩的表演,轻松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加深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了解,开拓学生的音乐思路。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搜集更多有关蒙古族舞蹈、音乐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