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读后感
青岛天山小学 三年级三班 学生姓名: 薛翔元 家长姓名: 刘晓艳
儿子每次从学校捎回《父母课堂》来交给我们,我们要不随手一放,要不就直接插在书架上,常常忘记了看,偶尔翻阅一下,发现里边的教子体会很有同感,有不少可以借鉴的东西……然而因为忙,还是闲置它的时候多。
昨天儿子捎回一张《父母课堂》读后感的征文启示和今年10月出版的《父母课堂》。我开始坐下来静静地翻阅,从第一篇《李娜夺冠给家庭教育的启示》到《法国:家长给孩子设账户》……一直到最后一页的《回声》栏目,一口气读下来,每篇都引起我的思考,让我有一些不同的感悟。
在《李娜夺冠给家庭教育的启示》里我赞同笔者“给孩子自信,让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和“告诉孩子:用不着太责怪自己,一直在为自己努力就好”的论述;从《与老师沟通,家长不要太被动》里我了解了:原来面对不文明的老师,家长也可以不必一味地点头称是、认错道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种更主动的方式解决问题;从《不催促换来不磨蹭》里我得到启示:我也要这样锻炼一下孩子,虽然我对于孩子可能上学迟到还是有点顾虑;看《幸福银行》和《法国:家长给孩子设账户》时,我就琢磨怎样帮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零花钱;阅读《做个“弱”妈妈》时,我一直在会心地笑;从《我听话,可是我并不快乐》里我听到了孩子的心声……
读到《女儿受了欺负后》,我更是感同身受。前几天,上三年级的儿子回家来讲,坐在他后面的同学经常上课骚扰他,有时戳他后背一下,有时小声叫他的名字……课间做操的时候还从后面踢他,搞得他不胜其烦。我和老公感到事情严重,就告诉他:“你明天去找老师调换一下座位。”可是儿子面带为难之色。第二天早晨上学的时候我还提醒他:“找老师说啊!你不说,我就给老师打电话了。”过了两天,我问儿子有没有跟老师说换位的事,儿子却告诉我,某某同学已经不再闹他了。他说自己发明了一个游戏,并告诉那位同学:“你以后上课不能骚扰我啊,否则就不让你玩。”某同学为了能参与这个游戏,就控制自己不再骚扰他了。呵呵,看来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和《女儿受了欺负后》的妈妈一样感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和变数,作为母亲,想为他挡风遮雨却也清楚不能陪他走完人生全程,所以还是放开手,让他自己去熟悉生活,解决问题吧。
为人父母之后,我们发现养育、教育孩子的问题一个个接踵而至,但是我们之前所学没有一课是教我们怎样做父母的,很多时候我们无所适从。今天我发现《父母课堂》为我们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给我们以启示、教我们以方法。我决定把以前冷落的《父母课堂》找出来细细阅读,以后每期的《父母课堂》也要认真研读,把它当做良师益友,相伴儿子成长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