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教学
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全班一起边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边跟着哼唱做动作。
2、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听听这首歌曲和我们刚才所表演的京剧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听录音范唱《蝈蝈和蛐蛐》。学生回答。
4、师简介:这首歌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和说唱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是一首非常有趣的一首歌。(板书课题)
5、教师范唱
学生思考: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讲述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们俩互相比说大话,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浮夸,做一个诚实的人。
6、自主听唱
(1)学唱第一乐段
师: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我们称三个乐段,跟老师分乐段来学习。 生:(随琴跟唱一乐段)
师:“吹牛皮”的旋律5 5 5上面的音乐符号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是跳音。
师:有跳音的地方怎样演唱? 生:试唱
(2)学唱第二乐段
师:“别着急”的后面有一个什么符号?
生:二分休止符,休止两拍。(教师指导演唱,注意休止部分)
师:这一乐段主要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要唱出它们的得意劲。
生:(边表演边唱,注意说唱部分的狂妄语气。)
师:老师也想表演一下这一乐段可以吗?
师:(可以稍夸张表演)生:(边唱边表演)
(3)学唱第三乐段(师弹琴生跟着唱一遍)
师: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范唱第三乐段)
生:“一口一个把小哥俩”这一句不同。
师:老师是怎么唱的?谁听会了?
生:(试着唱一唱,并完整演唱本乐段)
(4)带着演唱情绪完整演唱全曲
7、伴奏
师:现在拿起你们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你认为在哪里加伴奏合适你就在哪里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生:边唱边为歌曲伴奏。
8、分角色设计表演
师:以同桌为小组,分角色为歌曲设计表演。
生:(小组设计并表演)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头饰,蝈蝈和蛐蛐,哪一组想到前面来展示自己? 生:(台前展示)
三、评价总结
1、学生自评
师:你觉得自己本节课表现的怎样?哪个环节表现的好?好在那里?如果不好,哪里不好?以后怎样表现?
生:进行自评
师:老师也想评价一下自己(教师自评)
2、教师小结
师:本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蝈蝈和蛐蛐》,也学习到了好多中国的文化知识,回家后学习一小段地方戏下节课唱给同学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