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你听琴边唱歌边找朋友,歌唱完的时候你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就是最棒的了,能行吗?
生:合着琴声边唱“找呀找呀找朋友”边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当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时,与另一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唱“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时,可根据歌词内容自由编动作表演。歌唱完后举手表示找到了好朋友,游戏继续进行。(游戏重复几次后结束)
师:看到你们都找到了好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今天我请你们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对好朋友》。
二、 表演《一对好朋友》
1、聆听歌曲范唱
第一遍: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边唱边表演。
师:小朋友,请你们听听这一对好朋友是谁呀?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心里怎么样啊?
生:听完后举手说一说。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贴上与歌词对应的图片,并领学生读一读,同时适时解释“小伢伢、小妞妞”是农村对小男孩和小女孩的称呼。
第二遍:听歌曲范唱录音
师:小伢伢、小妞妞放牛、放鸭以后结伴回家,看到地里的庄稼、瓜果对他们张着笑脸,点头微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分成大西瓜组和大苹果组,进行一场友谊赛,比比谁的歌唱得好,谁的舞跳得美,好吗?我们先来听听今天要唱的歌。
生:在老师带领下边听歌曲边拍手,每小节拍一次。
第三遍: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录音
师:看哪个小朋友耳朵最灵,能听清老师拍的节奏。
(合着范唱录音拍击课本上提供的双响筒的节奏)
生:请个别学生拍一拍,其他学生评议。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节奏规律,上行的每一句最后一个节奏长一些,下行只有结尾的节奏长一些。)
第四遍:聆听歌曲范唱录音
师:两组比比,谁会拍这种节奏了?
生:分组听录音拍手,比比哪组拍得准确。
2、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师:你们能轻轻地跟着录音唱吗?看看谁听得仔细,合得准确。
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一遍。
师:现在我们用歌声对话,老师唱“小伢伢”,你们接小妞妞”,明白了吗?生:分别跟着范唱与伴奏,与老师进行对唱。
师:你们先唱,老师接唱,行吗?
生:与老师互换角色对唱。
师:你们能把这首歌连起来唱吗?
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将歌曲连起来唱一遍。(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模唱的方法解决难点。)
师:你们会背唱了吗?来试一试吧。
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将歌曲连起来完整地唱一遍。
师:现在两组来比一比,谁能唱得又准确又好听。大西瓜组先唱,大苹果组接唱,来吧!
生:合着伴奏录音对唱。师:这次换成大苹果组先唱,大西瓜组接唱,行吗?生:再次合着伴奏录音对唱。
师:你能一边唱歌一边把小伢伢、小妞妞高高兴兴回家的情景表演出来吗?试一试吧。3、分组表演
师:老师准备了头饰,一会儿你们可以带上它,扮演
小伢伢、小妞妞进行表演。
生:与老师一起再一次合着伴奏录音边唱边表演。
师:你还可以选择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生:学生集体练习一遍。
师:你们组哪些小朋友表演,哪些小朋友伴奏,现在商量一下吧。
生:分组讨论,练习。
师:首先请大西瓜组为我们表演,大家欢迎。
生:一组上台表演,另一组观看。
师:他们表演怎么样?再请大苹果组表演。
三、聆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师:我们和好朋友唱歌、跳舞真高兴,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好朋友,下面听一首《让我们手拉手》,请你们仔细听谁和谁拉手。
生:静静地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的录音。听完后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揭开一幅幅图画。
师:我们来合着歌曲跳舞,可以吗?
生:与老师一起合着音乐跳舞。
师:让我们分组来跳集体舞。
生:分组围成圆圈跳舞。
师:小朋友课后找找还有哪些唱好朋友的歌,下节课唱给大家听,好吗? |
上课开始,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有趣的游戏中,尽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音乐课中。
引导学生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情绪。图画的内容与歌词相一致,可以帮助不识字的一年级小朋友记忆歌词。
这一环节本着音乐以聆听为先导的原则,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节拍等。通过拍手这一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特别是重拍,以便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时,学生能抓住重拍,唱好歌曲。这些也是课本上提供的三角铁、双响筒伴奏的节奏型,可以为学生用打击乐伴奏时参考。
这首歌速度比较快,采用对唱的方法可以降低学唱难度,同时以老师的情绪带动学生,让学生在开始学唱歌曲时就能带上情绪,有感情地唱。
在这一环节学生独立学唱歌曲,教师适当予以指导,变换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反复练唱,直至熟练。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唱会的基础上编创动作表演,用打击乐伴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初听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情绪;复听时设计了集体舞,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与同伴相处的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