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

发表时间:2012-06-11阅读次数:171
课 时 备 课
课题
草原就是我的家
课型
新授
教材及作品分析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这首旋律流传已久,填词很多,早年为《红旗歌》,流传在我国北方地区,反映了当时土地改革时期的革命斗争生活。
《草原就是我的家》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使得歌曲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教学目标
蕴含
情感
师生共同表演,展示特长。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们就象真的来到了大草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获取
知识
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激发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祖国美丽的大草原的热爱。
提升
能力
激发学生运用学过的舞蹈动作进行创编,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协作精神。
课前
准备
电子琴、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思路预设(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一、常规训练:
 师:小朋友们,快看,美丽的大草原就在眼前了,让我们扬起鞭,飞奔进草原吧!     听乐曲进教室。(复习已学过的蒙古舞动作)。
二、歌曲复习:
导入:
师:哇!草原真美呀!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媒体:草原图)
生:A:我看见了草原很大很大。
    B:我看见了草原的天很蓝。
    C:我仿佛看见草原上,人们正骑着马。
D:我仿佛看见草原上,人们正在唱歌、跳舞。……
师:说的真好,蒙古族的小朋友看见这么多来自远方的小客人,也唱起了欢迎的歌。听听,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录音范唱歌曲,老师配舞蹈动作表演。)
师:对,(媒体出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下面就让我们来复习一遍。
要求:请小朋友们轻声的演唱,注意口型。
生演唱歌曲。
师:在刚才的演唱中,老师觉得,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两拍的地方一定要唱足,最后的一拍休止,也要特别小心,下面就让我们用优美、亲切的声音,再来演唱一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创编舞蹈: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演唱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内蒙民歌,我们都知道蒙古族的人民能歌善舞,今天章老师要为小朋友们介绍另一种风格的蒙古族舞蹈,他就是“筷子舞”,让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个片段,不过,在欣赏的同时,章老师还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看后,我要请小朋友自己也来编一段“筷子舞”。
师:看了一段“筷子舞”后,小朋友们,一定也很想试一试,下面,就让我们为《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曲配上筷子舞的动作进行表演吧。生创编筷子舞,老师巡视、指导。(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小朋友们,刚才章老师看见好多小朋友都创编的非常好,有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请创编的较好的小朋友表演,并教全体小朋友跳……。
全体小朋友跟音乐表演“筷子舞”。
师:小朋友们跳的不错,在课堂上,我们还学跳了什么蒙古舞?
生:挤奶舞、小骑兵
师:对了,下面就让我们来复习一段“挤奶舞”。
(生表演“挤奶舞”。)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在蒙古舞中,还有一种很有特色的舞蹈,那就是“顶碗舞”,我们学校的大姐姐们表演的“顶碗舞”还真不错,章老师想把这段舞蹈推荐给大家一起来欣赏。有兴趣的话,在以后的课上,我们再一起来学着跳。(学生观看录象)。
四、汇报表演。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已经学了好多民族舞蹈,下面就让我们跳起来吧!(舞蹈连跳。)
师生共同表演,特长展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们就象真的来到了大草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一种仿佛置身在蒙古大草原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的伴舞表演,目的是为复习歌曲做铺垫,同时进一步让学生享受美、体验美、欣赏美。
 
 
 
让学生感知、鉴赏,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看筷子舞的录象。)
这一环节是拓展部分,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不同风格的蒙古舞,开拓学生的视野,首先选择了由我校五年级学生表演的《顶碗舞》,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学习。其次,在欣赏《顶碗舞》的同时,让学生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另一种生活习惯,同时介绍蒙古族著名歌唱家“达达马”,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音乐。
 
作业布置:        把《草原就是我的家》边唱边跳给爸爸妈妈看。
目标达成分析
 
 
 
 
跟进思考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