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考试焦虑症

发表时间:2012-06-11阅读次数:305
    平时很用功,考试前更是一丝不苟,然而,每逢考试总是失误,与平时成绩相差甚远。一进考场就头晕恶心出冷汗。考卷发下,头脑一片空白。让人恼火的是,交卷后又什么都想起来了。
 
 
  例一、考试过度焦虑综合症
  小李是拉萨中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她告诉记者,眼看着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她的心里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听到家长、老师、亲戚朋友询问“你复习的怎么样了?”、“你今年到底考上考不上重点大学?”等类似话题时,她简直想找个洞口钻进去。越是心理压力大,对高考就越没有信心,有时,她感觉自己的头脑里一片空白,翻起课本或复习资料,感觉什么都不会了,晚上有时还失眠
  罗平教授告诉记者,小李的这种心理现象属于典型的“考试过度焦虑综合症”。患了这种心理疾病的考生,如果不及时调整的话,在高考中一定会吃大亏。像小李这样的考生要采用焦点转移法、自我暗示法、放松法和系统脱敏法调节心态。简单的说,就是要转移焦点,放松心情。平时听听音乐、散散步,并积极暗示自己高考该复习的自己都已经复习了,平时大大小小的各类考试自己也没少参加,何必担心这一次呢?除此以外,还可以尝试一下,心情平静地躺在床上,进行身体放松。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调节过度紧张考试焦虑心态,还有利于高考过程中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作为家长、老师、亲戚和朋友对待像小李这样的考生不仅不能再给其施加压力,而是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小李减轻压力。
  例二、中等层度的压力状态
  小张是北京中学的应届毕业生。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说没有压力那不可能,要说害怕的睡不着觉也毕竟是少数,反正能考上国家重点最好,考不上也无所谓”。
  罗平教授非常赞赏像小张这样心态的考生。他说,像小张这样的考生属于中等层度压力状态的考生,这样的考生在考试中会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例三、一点心理压力也没有
  小格是三高的一名考生,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高考与平时考试没什么两样,有什么大不了的,考上考不上我都无所谓”。罗平教授告诉记者,像小格这种心态的考生在考试中根本不可能考好。如果一点心理压力也没有,在考试中大脑处于迟钝状态,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心理学家认为,上述案例在学生中并不少见,是学生考试过度焦虑的集中表现。大多与家长的过高期望、与自己的不自信有关。对此,介绍三种自我调节和辅导方法。
  1、端坐,微闭双目。脑中只想着“放松”,依次松弛头顶、额头、下巴、颈部、双肩、双臂、手、胸、腰、腹、腿、脚……这些部位的肌肉。这有利于脉率、血压的稳定,能获得轻松感。
  2、在烦躁不安时,可暂时放下书本作业,放松端坐、微闭双目做2至3分钟的深呼吸。即闻花香那样缓缓吸气、慢慢吐气。对考试恐惧者,也可在卷子发下的前一刻做此练习。
  3、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复习状况,更要关注孩子考前的情绪,经常进行亲子沟通。鼓励他看到自身的优势,制订攻克薄弱环节的具体方案,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帮助孩子增强自信。
  罗平教授提醒考生家长,最近一定要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一般情况下,考生们都有心理压力,不要过分要求考生,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最近不要让孩子吃过于油腻的食物,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高考期间,最好不要送孩子去考场,或者告诉孩子自己在考场外等候。因为,家长们的这些行为,会增加考生心理压力。但是,家长们一定要在孩子去考试之前,为孩子准备好所有的考试用具和准考证等,万万不能出现差错,造成考生在考场上乱了方寸。家长也不能让考生提前或推迟休息时间,不要打乱孩子的生物钟。
  罗平教授提醒,作为考生,在考试前再系统的复习一下知识点,做到全面、系统。考试中,不要一抓住试卷就开始答题,这样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特别是遇到第一题就卡壳的考生。发下试卷后,要好好的统览1至2遍,做到心中有数,先答有把握的题,这样在考试中信心就会随之增加。考试以后,不要与别人对答案,或者抓住某一个题不放,这样往往会增加下一科的正常发挥。
  减轻考试压力的妙法
  面对着考试日期的节节逼进,考生的自我要求较高,加上老师、家长、亲朋好友对自己的高度期待,因而容易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对此,考生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为自己减压:
踢皮球:美国一泳坛明星在回答记者关于怎样面对观众给她的压力时,她曾这样说道:“没问题,如果观众对我们的要求过高,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则更高,所以我不在乎外界的压力。”考生也可学学她的这种思维方式,如果父母给自己的压力过大,则你可要求他们应做得更好,这包括有宽容自己失败的豁达胸怀。
  幽默化:有一位奥运会游泳冠军在一次比赛中失利了,对此他说了一句话:“决赛前有人在看台上冲我大喊大叫,称我为‘飞机’ 发生。然而很不幸,今晚飞机失事啦。”通过幽默化,你可以淡化考试失利的后果的严重性,从而减轻自己的压力。
  倾诉:压力大时,不要闷在心理,找你信任的人,向他们尽情吐露,这样可以松驰紧张情绪。有位考生曾介绍说:“入考场前,我有意找别人诉说自己的紧张心理。过度紧张也是一种病态心理,有病装在肚子里不说是不利的。说出来可以部分排遣这种紧张。而且我说紧张,别人必然也有同感,从这种交流活动中可以得到一些轻松感。”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