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罗》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2-06-11阅读次数:252
 
课题
哈里罗
课型
新授
教材及作品分析
    《哈里罗》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描绘了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当地人民乐观奔放的性格。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短小精悍,所用的音乐材料十分简洁,在每个乐节尾部使用的切分节奏“XX .”,伴奏“X X”的设计,以及在第四乐节开头出现的“X X X”切分节奏,使歌曲别具特色,饶有情趣。
教学目标
蕴含
情感
    学习歌曲,感受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和乐观,奔放的性格。教育和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热爱生活
获取
知识
    1、认识切分节奏 XX .×××并运用在歌唱中表达奔放、欢畅的感情。
    2、学生能用轻巧并且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哈里罗》,并且能够自由设计动作进行歌表演。
提升
能力
    能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课前
准备
    录音机、琴、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思路预设(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孩子们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进入教室。师生问好。(放《兔子舞》音乐,老师领孩子们做跑跳步进教室。)
二、音乐游戏:
1、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2、模仿教师拍出的节奏,看一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模仿的最准确
(1)4/4  XX XX X X︱X XX X 0‖
     4/4  X X X X X ︱X XX X 0‖
(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拍一拍这两条节奏。
三、 学习歌曲:
1、(课件出示特立尼达图片)同学们的表现真出色,现在你们放松一下,我带你们到中美洲的一个小岛上去旅游,这个岛上有个国家叫“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那里濒临海洋,风景秀丽,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瞧!那里的小朋友来欢迎我们了。
2、边听边思考:他们是怎样欢迎我们的?(放歌曲录音)
3、听一遍《哈里罗》,感受音乐情绪,了解歌曲内容。
4、听完讨论。
    生:载歌载舞的欢迎;热情的欢迎;欢快的欢迎等。
5、师:来到这,你发现外国的小朋友穿着打扮、肤色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6、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黑皮肤;头上包着头巾等。
    教师适当穿插一些介绍:岛上的居民大多是黑人和印度人的后裔。
7、师:特立尼达的小朋友多热情呀!一见面,他们就和我们打招呼——哈里罗(Hello)。现在,谢老师也要用特殊的方式和他们打个招呼。
8、第二次听:教师边唱边在“哈里罗”处加上手鼓和其他动作。
9、第三次听:模仿老师的样在“哈里罗”处打招呼。
10、第四次听:教师清唱。指名几个学生在“哈里罗”处创编动作,形式不限。
    师:谁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特立尼达的小朋友打招呼?
    学生创编较好的动作让其他学生共同模仿。
11、学唱歌曲《哈里罗》
    导言: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外国的民歌。
A、跟琴唱一遍。问:有困难么?如果学生说:“没有。”追问:“为什么?”讨论发现歌曲特点:歌词简单,有重复;一、三乐句完全相同,二、四乐句不同。
    然后解决难点句:切分节奏。
B、第二遍唱准歌曲。
C、要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
D、和特立尼达小朋友一起唱。
E、跟着伴奏音乐演唱。
12、边唱边跳(放一遍《哈里罗》)
    现在我们也可以边唱边跳了:外圈学生在“哈里罗”处拍手伴奏,里圈学生围成圈边跳边唱。随后交换再来。
四、总结
    今天,在短暂的40分钟里,我们走访了两个国家,聆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更多的音乐等待着我们小朋友自己去发现、欣赏和创造。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五、音乐中律动出教室。
    师生再见!
 
 
 
 
 
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通过综合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动起来,体现学生的个性。
 
作业布置:

请学生回家把《哈里罗》边唱边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看。

目标达成分析
 
 
 
 
跟进思考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