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习新课
(一)、复习凸透镜的作用提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问:一年级我们学习了凸透镜的哪两个作用?(放大、聚光),凸透镜还有什么性质呢?
(二)、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研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
1、实验一
(1)介绍再现土照相机成像的实验材料及观察要求。
师:介绍实验材料名称,请学生读出观察实验要求。
观察实验要求:
①用毛玻璃、凸透镜、蜡烛、夹子等物体再现土照相机成像。
②烛火成像要清楚。
③用彩色笔把烛火像的范围描在毛玻璃上。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选择成像大小不同的两块毛玻璃备用。
(3)学生组内思考研讨:
①实验中用的材料相当于土照相机的哪一部分?
②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
2、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
(1)出示成像大小不同的两块毛玻璃。
讲述:这是两个小组描在毛玻璃片上的烛火倒像,你发现了什么?(烛火像有大有小)为什么烛火的像有大有小?
(2)学生讨论:
①成放大的像或缩小的像可能与什么有关?(成像大小可能是凸透镜与烛火的距离或凸透镜与毛玻璃的距离有关)
②怎样设计实验来证实你们的设想?(用软尺测量凸透镜到毛玻璃的距离和凸透镜到烛火的距离)
(3)学生实验验证,教师巡视,加强指导。
(4)学生讨论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大小规律。
3、教师演示凸透镜成像大小规律的课件。
4、小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巩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变焦距镜头照相机)请一名学生指出照相机的哪一部分使用凸透镜?有什么作用?(镜头 ,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