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你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数感的

发表时间:2012-07-10阅读次数:182

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思维在认识活动中,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在活动中,培养数感

口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它是应用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加强口算,培养数感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教学“600*6”时,先让学生想6*6得多少,刚才是把因数缩小了100倍,现在把积扩大100倍。学生复述老师及时板书口算过程。这样经历了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的认识过程。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计算“700*8”,学生可能就会脱口而出,通过不断练习、强化,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加强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

要解决量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关键是依靠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可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和具体实物,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并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比如,教学克、千克时,可以让学生亲手掂一掂两粒花生米、四粒黄豆,1千克重的东西,通过肌肉感觉体验1千克的实际重量,还可以出示一些重1千克的常见物品,如一大袋洗衣粉、两袋精盐等,让学生掂一掂,为他们形成1千克的重量观念提供形象具体的支柱,以1千克的重量观念作基础,也便于认识重量单位吨。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