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肖川的《教育的真谛》有感

发表时间:2012-07-11阅读次数:433

读肖川的《教育的真谛》有感 

宽容是人类最崇高、最优美的品德之一。古书上说:恕人,怨远而使人乐于向善。对一个犯过的人,宽大对待,是引他回心向善的最好办法。古有蔺相如为国家而忘私仇,面对廉颇的侮辱毫不气恼,加意躲避。当别人嘲笑他怯懦时,他的回答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足见其胸襟之广,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千古美谈。今有彭德怀度量宽宏令人钦佩的故事: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一个人,要如一座大山,一道长河,能接受一切震撼打击,能容受一切砾石泥沙;要能隐忍一切,宽容一切。假使蔺相如不以国家为重,与廉颇互斗起来,结果必使赵国政治陷于不安的状态,而虎视眈眈的强秦必要出兵灭赵了;假使彭总当时在意士兵的不敬,战士们便不会为之感动,他也不会成为气度宽宏的楷模。为人,为己,为国,都必须实践宽容的美德。

有人说: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宽广的胸怀,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境界。懂得宽容学生的教师才更懂得教育,我们师者当有一颗宽容之心,以若海洋之宽大,似天空之包容,善待学生,包容孩子成长中的过错,让他们在师爱的感召下,迷途知返,向真向善。 我们的学生常常会犯一些小错误,如上课迟到、课堂讲话、课上开小差、 作业不认真、抄袭作业、值日时溜之大吉等,甚至有的学生总喜欢老师唱对台戏,使师生关系恶化。对待这些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应当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试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学生不是完人,也不是圣人,他们年少气盛,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表现意识,但同时他们又缺乏自控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遇到挫折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所以容易犯错误。犯错误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宽容学生,是以理解、尊重、爱护学生为前提的,表面上看,宽容学生的错误好像降低了老师的威性。其实,宽容往往也是双向的,宽容学生,也是宽容自己,宽容学生的老师也会得到学生的宽容。

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宽容如水,宽容似火,宽容是诗,选择了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教育中溶入宽容,教育之花一定会开得更美更艳!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