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什么故事呢?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突出苹果里有什么,怎么读?
强调是哪里的“五角星”,怎么读?
你们看,同一个课题,大家理解不同,读法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板书:魅力)在写“魅”字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厶”不能丢。
②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⑴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⑵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⑶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出示:
清晰 生疏 苹果核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图案 创造力 鲜为人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
⑴抽读生字。
⑵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清晰:清楚明白。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这里指按一般的做法办事。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创造力:创新能力。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⑶指名分节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3、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课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4、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8个生字。
三、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在你能读懂的地方,画上一个大大的“!”,在不太懂的地方注上“?”,特别吸引你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们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胆地说出你们不理解的问题。
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觉得只要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把这句话读懂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出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指名读、齐读,评价
师: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请把你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好吗?
四、 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师:那就请你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带着读后的理解去小组里讨论,然后积极举手发言。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小男孩被“五角星”吸引了的?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生读课文)
生:我可以从小男孩的话语中看出来的。(相机出示小男孩的话:“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指名读)
指导读出小男孩的自豪、神秘、兴奋
师:这就是图案的魅力所在?“魅力”是指?(指着学生写的问题)
生:是指“很有吸引力”。
师:这图案不仅吸引了天真好奇的小男孩,也深深地吸引了我。如果对小男孩来说,吸引他的是图案的新奇有趣,那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呢?如果你再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就会明白了。
(生投入地读课文)
生:我知道作者受到这个图案的启发,知道了一个道理。
师:什么道理?
生:他知道了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相机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指名读)
师:“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是?(生七嘴八舌:横切苹果、拦腰切)人们通常的切法是?(生:从顶部切到底部,循规蹈矩的切法。)这就是图案鲜为人知的原因。(指着黑板上的问题。)即使有人切出来了,也多是无意,或者是好奇,没有留心去观察,去研究,所以这个图案很少有人知道。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发现新秘密。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小结
进一步体会“魅力”和“循规蹈矩”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调动积累,链接生活
读了《苹果中的五角星》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交流
(还记得“落苹果”吗?谁来具体地说一说。(牛顿无意中看到一只苹果落下来,就想为什么它不往天上飞呢?于是就带着这个问题去研究,终于知道了“万有引力”。)
师:是啊,如果不是他打破常规思维,并去观察,去研究,怎么会知道“万有引力”呢?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捞铁牛》。那个和尚转变了常规思维,把八头铁牛捞上来了。创造力就是换一种捞铁牛的方法。
曹冲称象的故事。他叫人把象赶到船上,在船身上做上记号。再让人把石头搬上,直到船下沉到记号处,把船上的石头称一称,石头的总重量就是象的重量。创造力就是换一种称象的方法。
二、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1 全班交流。
2学生齐读《题西林壁》
师:希望大家看事物时如诗所言——横看、竖看、远看、近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无处不需要创造。愿我们每一个同学从小敢于创造,学会创造,将来用你们善于创造的双手去改造整个世界!
三 完成课堂练习。
四、合作探究
(一) 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
(二) 故事接力棒: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