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2-09-18阅读次数:203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
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自读课文,体验快乐

    1、请大家打开,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完成哪三个任务呢?(①自己把课文默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用笔做好记号;②和学习

伙伴一起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③和学习伙伴一起读一遍课文。)

    3、那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完成它们吧!(多媒体播放此曲,生自主合作读文,完成三个任务)。

    4、巩固识字:(媒体出示生字词)

    波浪倒映环绕漂荡愉快凉爽尽情

    5.进行朗读课文接力赛,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一读,赛一赛。

    6、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细读第一小节。

    (1)自读课文。

    首先以词组形式出示复习生字掌握情况:

    双桨波浪轻轻飘荡

    (读了这一组词语,你想到什么?诗歌中谁在划船?)

    白塔环绕绿树红墙

    然后,激趣导读:

    读了这两组词语,你最想干什么?

    2、下面就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进美丽的北海公园。接着教师伴随音乐范读,生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指名读,结合读,引导感悟: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1)、小朋友们来到北海,划船时心情怎样?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2)、小船儿是怎样“推开”波浪的?轻轻的、重重的?做做动作加深体悟。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3)这两行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4)“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感受白塔高大雄伟,“环绕”一词所体现绿树之茂密、红墙之绵长。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5)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6)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4、小结并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绿树红墙碧波荡漾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样呢?让孩子自由读2节体会。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红领巾”是谁?(“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③、师范读“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生联系生活想象此时情景。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④、想象我们此时会唱些什么歌?角色体验:现在,同学们就是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悄悄望着我们?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⑤孩子们在尽情玩耍,此时想到些什么?再自由读3节体会。

    联系文本,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联系自身生活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唱歌)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小节。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红领巾”是谁?(“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③、师范读“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生联系生活想象此时情景。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④、想象我们此时会唱些什么歌?角色体验:现在,同学们就是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悄悄望着我们?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⑤孩子们在尽情玩耍,此时想到些什么?再自由读3节体会。

    联系文本,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联系自身生活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唱歌)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小节。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红领巾”是谁?(“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③、师范读“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生联系生活想象此时情景。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④、想象我们此时会唱些什么歌?角色体验:现在,同学们就是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悄悄望着我们?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⑤孩子们在尽情玩耍,此时想到些什么?再自由读3节体会。

联系文本,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联系自身生活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唱歌)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小节。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