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发表时间:2012-09-25阅读次数:327

    课前:交流感动中国人物杨利伟、刘翔、邰丽华、微尘的感言。(关注人称)谁来读一读。(指名)

    小结:同样是人生,他们的名字却能让人铭记,他们在用行动启迪着我们,在用精神感动着我们,真是了不起。老师相信以后的你们,肯定也会有让历史、让人民永远记住的人物出现。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感动中国的历史人物徐霞客,看这就是徐霞客。(出图)

    2、徐霞客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能够感动中国?(补充板书:阅读大地)齐读课题。

    3、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阅读大地”的?(看、用双脚游览、记录、……)

    ——仅仅是预习了课文,你们对课题有了这么多了

    了解,真了不起,相信随着课文的学习,你会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了课文,预习了生字,我们来看课后生字表,哪些字容易读错或写错,给大家提个醒。(“栖、锲”的读音,不读半边;“卓”的形状相似“桌”)

    3、看生字表,开火车组词读。

    ——字词都会了,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充分。

    4、通过课文的预习,你觉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的山川,历尽千辛万苦,徒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并记录完成了一本千古奇书。)

    ——你能用这么简短的语言概括这么长的文章,的确了不起。

三、品读感悟。 

    品读第一段:初步感悟“奇人”

    谁来读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讲的?

    (第一句: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什么是“奇人”?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

    (特殊了不起,能立与众不同的雄心壮志;卓尔不群——别人考科举,他却走遍天下,亲自考察;少见、不多有、不平凡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寻常,与众不同,——别人读经书,他却去研究地理、地质,还记录;超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他能把一件事做三十多年。)

    ——是呀,正是因为他有这与众不同,超出常人

,非同一般的志向、做法、本领,所以称其为奇人。

3、看来这一段是读懂了,谁能读好它?

    品读第2-5段:感悟“奇举”

    第一层:理解“卓尔不群”的志向。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了他的奇?(卓尔不群)

    卓尔不群什么意思?(优秀卓越,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十分神奇。)

    ——看来,工具书,对我们学习课文也有一些帮助;

    或:结合上下文解读词语,确实是个好办法。

    2、请大家再读这一段,划出表现徐霞客优秀卓越,超出寻常,与众不同的语句;

    在旁边作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3、你认为徐霞客有什么与众不同?(学生读课文后概括:不当官——淡泊名利;读书的兴趣不同——读经书,他却研究……)

    ——师补充资料:徐霞客家有一座藏书楼,藏书万卷,但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你说,他是多么爱读书。

    4、他的雄心壮志是什么?(走遍天下,亲自考察。板书:志向)

    5、你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吗?(读课文: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叙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同学们,徐霞客所处的时代,还有着“父母在,不远

游” 的道德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书香门第的徐霞客父母是那么通情达理,支持了他云游四方。就这样,他肩挑简单的行李,踏上了阅读大地的漫漫征程。这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与众不同、奇特的一面。

    第二层:体会不怕时间长、不怕路途远、不辞千辛万苦的行为。

    同学们,俗话说“志好立,事难做”(板书:行动)。

    这30多年,他又是怎样阅读大地的呢?课文中是怎样说的? 谁来读读?

    (出示课件:“此后三十多年……资料”)读读这段话,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抓“九万里”体会路途远。

    “九万里”究竟有多长,你知道吗?

    你感受到这九万里有多长?

    (引导找文中的:大半个中国,三江五岳、十六个省份等读句子;

    引入资料理解:它是九个万里长城的长;绕地球一圈还要长一万里的距离;

红军战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排除万难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竟行走了九万里!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徐霞客阅读大地所经过的省份。(出示课件:版图)他从家乡江苏江阴出发,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北至河北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这是一条多么漫长的道路呀!

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大家——(读课件文字“此后三十多年……资料”)。

    ——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徐霞客,你真是

个超出常人的奇人,具有卓尔不群的毅力的奇人呀!

抓“三十多年”体会时间长

    1、再读这段话,你从中还体会到什么?(“三十多年”体会时间长。)

    2、30多年有多少天?算一算。(一万二千四百一十多天)

    ——同学们,这不是一天、二天、一周、一月、一年哪!是一万二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是怎么渡过的呢?

    请看课文的插图,这就是徐霞客阅读大地一万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一个定格镜头。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上哪句话直接描写了画面的意思?(徐霞客日间……走笔为记)

    “燃松……”这句话怎么理解?(烧的是松树根——用它照明、取暖、烧饭;

    吃的是麦穗,吃穗就行了,为何拾穗?——是他人剩下不要的。

    “穗”在这里指的仅仅是麦穗?——山果、野菜、一切可以吃的。)

    “走”该怎么理解?——不是边走边记,而是随时记录,不断地写,不停笔地写。

    生活中你也去旅游过,看到此情此景,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有什么体会。

    (我们出去旅游仅仅是放松、玩,而他是考察,边走边记;我们累了晚上就睡觉,而他还要坚持熬夜记录。我们都是吃美味,住旅馆,他却荒野露宿,栖身洞穴。我们有很多人,他就自己一个人孤独。)

    ——就这样,他从22岁开始阅读大地,到55病回故里。一年又一年,一走走了九万里,一读读了三十年。从黑发到白发,从青年到老年,从踌躇满志到学识渊博。直到足不能行,才被人抬回老家,这是一段多么孤独的岁月啊,只有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精神人才能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与孤独交友。让我们用心来诉说——(读课件文字“此后三十多年……资料”)

    ——他的确是个与众不同,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奇人哪!

体会阅读大地的千辛万苦

    三读这段话,运用刚才“品词——析句——联想——引入资料”的办法,你从中还能体会到什么?

    1、千辛万苦怎么理解?(许许多多的困难、艰苦)

    2、会遇到哪些困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5自然段,找一找,用概括的语言来说。

    谁找到了,说说?(抓有关同伴的三个句子)

    这三句话都说了有关同伴的事,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同伴都离去了。……)

    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丢失同伴、痛失同伴、失去同伴)

    还可以再精简吗?(失同伴)——中国的语言文字就是这么值得推敲的。

    3、徐霞客经历了许许多多千辛万苦的事,你能用这种三字词组,把这几段中叙述千辛万苦的事归纳出来吗?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谁来说说?(遇歹徒,遭抢劫,失伙伴,攀高峰、探山洞……相机板书:遇、遭、失、攀、探、涉……)

    ——长长的一句话、一件事,经大家这么一概括,变成了朗朗上口的短语,这就便于记忆了。课文中还有许多四字词语,如果你能的意思、作用、音序、偏旁等去归归类,也会有新的收获。感兴趣的话,课下可以试试。

    4、小结引读、引说: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思、说、联想,我们领略了九万里路之远,三十多年时间只久,徐霞客历尽无数困难之艰辛。

    在这漫漫长路上,引读——(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也没有。)

    有的是什么呢?(寂寞、饥饿、疲劳、伤痛……);

    有的是——(凶猛的风暴、倾盆的大雨,飞卷的黄沙;

    泥泞的沼泽、干旱的沙漠、走不到尽头的森

    ——面对这些困难,徐霞客背着简单的行囊,沉重的

    笔记,还有那支陪伴他左右的笔。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历尽千辛万苦阅读着大地,实践着自己的雄心壮志,真不愧为千古奇人。

    此时此刻,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鼓励用四字词语说:卓尔不群,锲而不舍,超凡脱俗、优秀卓越、与众不同的人……)

    他就是这样一个奇人,让我们再次将自己此时的感情融入到课文中——

    (读课件文字:“此后三十多年……走笔为记”。)

第三层:朗读了解奇书

    1、结合板书过渡:徐霞客立下了卓尔不群的志向,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他又收获到什么?(《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课件出示书)

    2、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请找出这是本奇书的句子。

书奇在哪?(1-2句。)

    3、为什么说是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不朽的杰作,除了文章中说的:他证明了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这一贡献以外,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贡献? 

    (插入资料:这本书中记录了大量的第一资料: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描述喀斯特地貌——比欧洲的科学家还早200多年;

我国第一个用优美的语言记录奇花异草的形态,并明确解释植物与天气、环境关系;我国第一个科学记录、解释火山浮石的质地与成因,以及详细描述地热现象的;还记录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非常精彩的少数民族风土文物。

——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千古奇书”。

    4、学到这里,你对徐霞客“阅读大地”一定又有了新的

理解?他不仅仅是指徒步游览大地吧?(他是在实践着卓尔不群的志向,用的是千辛万苦的行动,有的是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更多的是具有超凡的智慧和毅力)

——真会读书,徐霞客不愧为千古奇人,也是感动中国的奇人。

    5、赞扬他为科学做出的贡献,人们是这样说的——(第1句)

       歌颂他留下的那本千古奇书,人们是这样说的——(第2句)

       赞美他开辟了中国旅游的先河,人们是这样说的——(第3句)

    结合课前感动中国人物的感言,请大家把最后一段改成第三人称读一读。

    人们这样评价他:——他……

    四百多年后,人们眼中的徐霞客是个奇人。请大家把最后一段改成第二人称读一读。

    人们这样对他说:——你……

    ——同学们:徐霞客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手里还紧紧地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人们怎能不赞颂他。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世人面前这样评价徐霞客:

    (课件出示:他是我们心中卓越的旅行家、写游记的名家,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

    如今,人们为了纪念徐霞客,在他留下足迹的地方,会看到这样的塑像,(出示:徐霞客雕像)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赞颂着他那传奇的一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记住这伟大的奇人,让我们再次高声齐读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