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图导入:
要学好,就要会观察,会倾听,会思考,会想象。请你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王”字的象形图案。)像什么?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个图在古代表示一件兵器,叫“钺”。在战场上,谁拿着“钺”,谁就是指挥官。后来这个图就象征着权力,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君就称为“王”,但不是“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才自称为“皇”,叫做“始皇帝”。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卧薪尝胆》中有两个“王”,一个是?师:(板书:夫差。)这个字(夫)在作姓名的时候,要读“fú”,不读“fū”。而“夫人、夫妇”这写词语中的“夫”字就读作“fū”。一起用心读两遍。
(板书:勾践。边写“勾”字边指导学生书空,提示“勾”字里边笔画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他们原来是什么关系?后来又成了什么关系?请你认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注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三、细读感悟:
师:谁从课文中发现了他们的关系变化?
师:(插话)“敌人”就是一种关系。删去“关系”两字,在说一遍?
你很会读书!注意了课文中关键的语句。
师:什么关系?
师:有理由吗?
师:就是吗,有哪个国君不想做主人,倒想当奴仆的?(生笑)这里的“万般无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无奈的。看来,读书还是要用心读!
师:“奴仆”见过吗?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
师:那个女的到底是不是奴仆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这个字就是“奴仆”的“奴”。
师:(问刚才的学生)你看到过隔壁家的男人打骂过那个女人吗?在我们新中国,人与人是平等的,所以没有“奴”。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边说边画,众大笑)如果是你,会觉得怎么样?
师:(脸色凝重地)这样的人就是“仆”!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师:(板书:舂米推磨)这个字(磨)在这里读“mò”。(生齐读词语)“磨”见过吗?
师:老师小时侯就推过磨。大磨盘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工作。一个人负责舀米,一个人或几个人负责推磨盘。(做推磨盘的样子、动作)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师:这就是“屈辱之事”!“舂米”呢?(板画:舂米。边画边解说。)你看,“舂”字下面的“臼” 就表示舂米用的石臼,注意写法。一只手拿着一个木杵,在石臼里捣稻谷,捣成米。
师: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
师: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板书: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师:国君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师:再想一想!
师:“王”以“国”为荣,“国”以“王”为荣。
师: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用这三个词语简单概括一下这个小故事。